新报称,一篇由四川彝族山区一名12岁女生描述其母亲离世前场景的作文近日在中国网络爆红后,引发网民的思考和质疑;有网民表示,贫困的四川大凉山不仅长期得到政府帮扶,更有不断涌入的慈善捐款,导致当地不少人已习惯于领援助,不愿挣钱养家。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8月12日引述中国媒体报道称,这篇题为《泪》的作文,只有短短的300字,由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普雄镇宝石小学四年级学生木苦依五木(汉文名:柳彝)所写,被网民称为“世界上最悲伤的小学生作文”。
木苦依五木在文中描述,家人带妈妈到镇上、西昌看病的情景,称钱花完了,病仍不见好,而其中写到“爸爸四年前死了。爸爸生前最疼我了……饭做好了,去叫妈妈,妈妈死了”,感动了无数网民。
部分网民同情木苦依五木一家的处境,捐出了近百万元(人民币·下同)的捐款。然而,这也引来其他网民质疑。
在凉山州府西昌工作四年的网民“毛肚咸鱼”表示,当地一些民众没有赚钱的欲望,只要稍微有点钱就会聚集在城区道上,一起吃马铃薯和喝啤酒。
网民“昵称不能为空咯”则称:“前年去西昌螺髻山沿着山路上去,老老少少都坐在家门外炸金花打扑克。”
据不完全统计,凉山几乎是中国公益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大大小小的基金会有几百家,而凉山州官方更是在2007至2012年累计投入了276.5亿元改善民生。
针对网民的质疑,普雄镇宝石村村支部书记潘小伍生气地反驳说,由于土地贫瘠,当地民众无法靠种地为生,青壮年只好离村到其他地方打工。
报道称,潘小伍向《北京青年报》表示,该村共有1991名村民,而约有300多人出外打工;如果按一个家庭两名大人三个孩子的家庭结构来推算,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家人离乡打工。
他表示,当地居民如果真像网上说的那么懒惰,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外出去打工。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引述《北京青年报》称,木苦依五木的遭遇在大凉山并非个案,她所在的宝石小学四年级教室外,贴着语文老师选出的优秀范文,而在12篇作文当中,有三名孩子提到亲眼目睹父亲或母亲死亡。
虽然当地政府为当地贫困孩童提供了援助,但四川省索玛花基金会理事长黄红斌表示,当地孩童缺的不是钱,而是关爱。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