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社会民俗

一些官员为何更怕点名曝光

时间:2015-10-21 11:25:43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薛应霞点击:

    执纪越严,违规者就越忌惮;制度越严密,违纪机会就越少。不断激发民众的反腐热情,不断创设民众监督的开放平台,就可形成更有力的震慑氛围。

  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秋国庆节点的“每周通报”结束。此次通报连续4周,共通报了49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686人。曾有媒体报道,多地省长、书记表示,纪委怎么处理都行,就是别曝光。

  省长、书记求情别曝光,确有此事。在去年8月25日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七次会议座谈会上,王岐山透露:“我们中纪委坚持一条,就是曝光。有省长、书记跟我讲,岐山同志,你怎么处理都行,就是别给我曝光。我说,就是不处理也得曝你的光。”不怕处理怕曝光,这是为何?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出现了丑事先捂住再说;“人要脸树要皮”,尽管省长、书记未必违反规定,但辖区官员违规了,自己脸上当然挂不住。

  无论省长、书记还是当事人,不怕处理怕曝光,恰恰反证了曝光的巨大威力。点名道姓,高调曝光,就是要让你现丑,让你丢脸,让你所在的单位跟着丢人。而且,“一律点名道姓公开曝光”也绝非虚言,不会因为你违了小纪就不曝光,也不会因为有人求情就不曝光。

  此外,通报也有讲究,数字之中见羞耻。比如,通报当月各地处理违反“八项规定”案件的数字,已是中纪委监察部的例行动作,哪些官员违了规、违了哪些规、哪个地方违规最多,公众一看便知,心里有数。

  以前,官员违规即便被处理也只用“某”来代替。如今,违纪违法官员的单位、职务、姓名,以及主要违纪事实和处理结果等均被曝光出来,这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满足,也是对公众监督权的尊重。不点名道姓,公众如何实现知情权?又如何更好地监督?不断激发民众的反腐热情,不断创设民众监督的开放平台,就可形成更有力的震慑氛围。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点名曝光违纪者,也可起到警示、教育之效。点名曝光,体现了透明反腐的价值取向。反腐不搞暗箱操作,也不稀里糊涂处理,丑话说在前头,丑事晒在阳光下,有别于以往那种内部“消化”的做法,无疑是一种进步。

  同时还应看到,曝光不可讨价还价,也不是终点。一方面,纪检监察机关应敢于瞪眼、敢于红脸,从严执纪、不留情面。另一方面,对匿情不报、压案不查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责任。此外,点名曝光只能进不能停。扭住“四风”不放,除了事后处理,更须事前防范。

  反“四风”不可能只是一阵风,也不会“雨过地皮湿”。王岐山曾提到,八项规定要做成本届向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上交的“名片”,可见违反八项规定被曝光,将持之以恒。执纪越严,违规者就越忌惮;制度越严密,违纪机会就越少。也许有一天,官员不敢不想也不能违纪了,省长、书记们就无需替他们求情了。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