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绵阳市民杨女士,经常接到小额贷款公司电话,也时常收到类似诈骗短信。虽然她确实有贷款方面的需求,可让她疑惑的是,名目众多的小额贷款公司是如何获知她的需求的?她的个人信息又是如何泄露出去的呢?
如果看完绵阳警方日前破获的这起案件,杨女士的疑问也许能得到一部分解答。
日前,成都商报记者获悉,绵阳警方破获了一起公安部部督“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系列案”,打掉了一条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产业链,抓获嫌疑人19人,共计查获个人信用报告等公民个人信息200余万条,涉案资金100余万元。令人吃惊的是,这一犯罪产业链的源头,来自于山东某银行一员工,其通过网络出售公民个人“征信报告”。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深挖中。
绵阳市公安局游仙区分局网安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11月,绵阳市公安局游仙区分局民警在游仙区海棕路设卡开展治安检查,发现一辆轿车形迹可疑。民警在该车后备箱,发现一套疑似用于群发短信的伪基站设备,并现场挡获犯罪嫌疑人赖某。
街头伪基站
牵出大量“征信名单”
调查发现,赖某是绵阳一小贷公司销售经理,月收入十分可观。民警对赖某展开调查,发现赖某除了将所购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免费提供给下属、亲戚用于推销小贷业务,还将部分信息高价转卖。
游仙分局网安大队民警在固定了相关证据后,对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赖某实施抓捕,并在赖某使用的手机、电脑中发现了含有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公民个人信息3288组。审讯中,赖某交代了他购买个人信息用于转卖、发展客户的事实。
与此同时,2015年12月14日,游仙网安大队民警在成都市将购买“征信名单”的嫌疑人陈某抓获。经审讯,陈某对在赖某处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供认不讳。
列为部督案件
打掉银行为源头的犯罪产业链
为查明信息来源,民警明确了赖某的上线之一湖南人刘某。2016年1月5日,刘某在湖南被抓获。经突击审讯,刘某交代,从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5日期间,他通过微信、QQ、电子邮箱、支付宝等网络工具出售、购买个人信用报告等公民个人信息累计达43万余条,获利32万余元。而且,刘某的下线达到400多人,也就是说,刘某将信息销售给了400多人。
9月25日,绵阳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支队长杨彬介绍,今年5月6日,该案被公安部列为挂牌督办案件,市区两级公安机关成立了联合专案组,要求坚决打掉该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产业链。
杨彬介绍,通过从刘某、赖某入手,专案组民警对其上线进行层层追查,辗转江西、山东、湖南、浙江、河南、四川等全国10多个省市,历时40余天,成功抓获山东某银行工作人员丁某等19人,摧毁了一条以银行员工丁某为源头的买卖银行个人信用报告的犯罪链条。(来源:成都商报)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