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社会关注

三个敦煌——从文明进程视角看敦煌

时间:2019-08-22 21:00:56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卓航点击:

  从历史广角镜远远望去:从人类文明最古老的发源地--东非大裂谷起步,一路前行,拨开尘封的千年迷雾,我们得以略窥人类文明的无限景深。

6000年的古巴比伦文明,5000年的埃及金字塔,4500年藏身于中美洲丛林的玛雅古城,4300年代表史前文化神庙遗址的英国巨石阵,4000年历尽沧桑的叙利亚大马士革城,1440年的“空中之城”马丘比丘,乃至1930年代始建、长度达3505公里且充满活力的美国阿巴拉契亚国家步道……人类文明从两河流域到太平洋沿岸,由于制度、环境、战争、技术进步和其他文明迅速崛起等诸多因素,许许多多曾经辉煌一时的古文明遗址还在,文明状态的表达却断线了。

被誉为“宝库中有宝库,明珠中有明珠”的国粹敦煌文明,亦遵循着文明发展进程规律,演绎着“艺术敦煌”、“学术敦煌”和“人文敦煌”三幅神奇智慧的文明画卷。 

“艺术敦煌”:洞窟艺术书写状态的终结

文明,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是一串挂满瓜果的藤蔓,亦是一条向着远方无限伸展的道路……

“艺术敦煌”,作为人类文化罕见的形式,多元文化融合的瑰宝,犹如一颗闪耀明珠,镶嵌在丝绸之路上。

曾雄踞中西交通咽喉的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不仅是中西工商贸易的节点,也是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等多元文明交汇之处。公元414世纪,“艺术敦煌”书写至顶峰,催生了无与伦比的世界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位于敦煌东南鸣沙山东麓的莫高窟,在1700多米长断崖上,迄今保存了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作为一种世界文明形式,从前秦至清朝,即自公元366年始,经过数万画师、工匠、热爱者的努力,经过1500余年的持续创造,形成了“墙壁上的图书馆”、凝固的“艺术敦煌”。

然而,随着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以及江河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社会文明进入科学革命和工商文明时代,“艺术敦煌”的洞窟书写形式,在清末却走向了终结。莫高窟,作为敦煌文明的结晶,时针在工业文明前停摆,从而成为文化遗址。

作为一种艺术成就,一种在一定时期内和一个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艺术、绘画创作、天才杰作、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生活与发展记事等产生过重大影响,能为中华文明释义表征,提供一种独特艺术和特殊见证的世界文化遗产,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的洞窟艺术,举世罕见的敦煌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时间跨度包括了15世纪前的自然主义、15世纪后的科学主义;作为一种纯粹艺术,规模为同类第一;作为一种文明载体,其绵长的历史、丰富的内涵、精湛的艺术、珍贵的价值、完好的保护,约5万件的“文献”,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艺术瑰宝,催生了一门学问--“敦煌学”。

世间馈赠,或可分为五等,一等送智慧,二等送机会,三等送情意,四等送面子,五等送实物。敦煌艺术,作为纯粹艺术形式献给人类的礼物,从洞窟书写形式角度看终结了,但其蕴含千余年的文明智慧财富,可谓馈赠人类的无价之宝。大凡亲临敦煌或对敦煌有一定了解的人,无不感叹其恢弘壮美,感受其直击心灵的震撼,情不自禁地发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赞叹:这是天才的艺术、人类的宝藏、文明的磁场!

虽然“艺术敦煌”的洞窟书写时代终结了,但“艺术敦煌”的文明价值走向了永恒,催生着“学术敦煌”和“人文敦煌”的时空穿越。

 

“学术敦煌”:穿越行业与时空的文明延展

文化遗产,是文明河流上的一个个渡口,文明藤蔓上的一个个瓜果,文明之路上的一盏盏启明灯……

西方艺术是士大夫的面子与文人情怀的供给结合,中华艺术是文人情结与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唱主角,而敦煌艺术则是文人情怀结出的硕果。自1900年藏经洞发现至今,在20世纪全球化的背景下,尘封多年的莫高窟,经过几代人的辛劳,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于敦煌学理论、敦煌学史、敦煌史事、敦煌语言文字、敦煌俗文学、敦煌蒙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与中西交通、敦煌壁画与乐舞、敦煌天文历法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一一展开,敦煌学渐次形成。专门研究敦煌艺术和其他学科的机构,如“敦煌国立艺术研究所”“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数易芳名而相继成立。东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敦煌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

“敦煌学”,已然让敦煌成为人文社会的文明坐标而光彩照人。敦煌艺术, 从此走出了冰藏千年的洞窟, 走向全国、世界与未来。

正如,人的一生上演着不同的活力状态:20岁活出青春无敌,30岁活出冲劲梦想,40岁活出优雅风度,50岁活出智慧成熟,60岁活出智能丰采,七八十岁活成无价之宝;敦煌,随着研究的不断发现,虽然与众多国内外文化文明形式一样,“艺术敦煌”固定在了一个历史时间节点上,但作为一种社会文明的形式和状态,“学术敦煌”又将其价值向工商文明延伸了。

随着世界大航海时代开始的人口变化,即15世纪10亿人口、183020亿人口、197040亿人口增至201470亿人口;从胡焕庸曲线描述的经济地理特征来看,90%经济文化活动已往东部延展。换言之,始于3000年前的农耕文明、空间革命,15世纪横空出世,向东走俏,敦煌从艺术走向学术正是这种变化的写照。

清朝末年,西域地区已不再是文明的重要核心,莫高窟几已尘封。抗战初期,大画家张大千率人撬开了莫高窟大门,在国人一片质疑惊呼中,于1943年国民政府将其收归国有。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敦煌市,艺术敦煌以工商人文文明延展为城市文明。

敦煌在成千上万的画工巧匠与热爱者,在故事指引或乐樽大师和尚的讲述下,千年一回地进行着文人画的壁上行动。据估计,为莫高窟付出辛劳的不下50万人。从出土文物与现存石窟艺术成就考证来看,敦煌曾经是一个一度超过了目前规模的城市。

“纯艺术敦煌”留在了莫高窟,留给了历史,留给了画家和研究爱好者,也固化于公元415世纪的文明一瞥;但作为文明进程路上的明珠,虽然随着古丝绸之路的繁荣退潮,工商文明带来的蓬勃生产力,却使敦煌迎来了全新发展:“敦煌学”成为一门世界性学问,艺术敦煌以“数字敦煌”方式与时代共舞,敦煌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心与国际展开广泛合作,敦煌研究院成为世界级文明文化研究机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连续举办……“学术敦煌”正走向世界,走进各行各业。

 人文敦煌:工商信息智能时代的新使命

“人文敦煌”,正以产城人文社的多元融合和创新创造,提升着敦煌文旅为主的城市形态,“艺术敦煌”与“学术敦煌”成为了“人文敦煌”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

艺术,是文明的奢侈品;没有艺术,就没有文明的灵魂。正如巴黎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卢浮宫的蒙娜丽莎、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三宝”虽引以为傲,但其城市中400多座博物馆,则让人们的心灵有了穿越时空的去处。“艺术敦煌”虽然终结,“学术敦煌”走向了世界,“人文敦煌”则走向了工商信息智能社会。人们到了敦煌,无不受到艺术与文明的洗礼,在世俗中找到一方心灵净土。

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如今,敦煌作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从1979年游客2万余人到20181000万余人,已挤入中国20个单个景区达1000万游客的旅游城市,敦煌的艺术、学术与人文从此迈向人文——工商信息于智能文明时代。

换句话说,“艺术敦煌”的洞窟书写时代,随着工业文明到来结束了;“学术敦煌”的研究与对各行各业的渗透,在伴随着藏经洞文献发现穿越了时空,获得了新生与延展;“人文敦煌”,则承载着工商信息与智能时代的使命,牵手“艺术敦煌”与“学术敦煌”,拥抱未来。

“人文敦煌”深谙:骄傲就是死路一条,纠结自寻烦恼,任性只会孤芳自赏,生机、生活、生存与生意是世俗之城的不二选择。文旅敦煌是工商人文文明的时代呼唤,也是地缘文明的建设目标。什么时代做什么事,什么场景适应什么发展模式的“五四精神”可能是一个好注解。

敦煌正在打通“任督二脉”:“艺术敦煌”数字化正在发扬光大;“学术敦煌”IP化已然千丝万缕;“人文敦煌”虹吸效应逐步变为现实。如何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一个崭新的文化生态敦煌正呼之欲出。(王廉/吴家勤/成华/文)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