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社会关注

把农村寄宿校建成留守儿童的家

时间:2015-12-18 08:47:20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马海花点击:

 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利用现有的寄宿制学校资源,把留守儿童集中起来进行教育和照料。

  媒体最近报道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新闻,贵州某地一个村有43个留守儿童的妈妈“跑了”。根据该村村委会的留守儿童档案,全村151名留守儿童中,有43名儿童的“母亲”那一栏标注的是无联系、失联、离家出走未归等字样。

  许多人会问,妈妈们为什么这么狠心抛下小孩不管?为人父母的责任心哪里去了?良心何存?事实上,笔者以为,泛泛地进行道德谴责是无用、无力的。

  在国内一些边远贫困地区,年轻农民大量外出打工的状况不是短时间可以改变的,家庭伦理文化也不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面对现实,唯有改变留守儿童的外部环境。各地政府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一些社会组织也积极举办慈善活动,但效果并不理想。有人认为,应该进行大规模的社会干预,让社会工作者进村帮扶,这更是一种天真的设想。笔者以为,陌生的、外来的力量进村,很可能增加当地政府部门和农民的负担,想要达到理想效果并不现实。

  “父母的陪伴和爱是无法替代的”,道理人人都懂。然而在目前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外出务工的父母的陪伴和爱,对留守儿童来说是稀缺的。事实证明,行政命令式救助和同情式慈善的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寻找一种长效替代机制,解决留守儿童无法由父母亲自照料的难题。笔者建议,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发挥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优势,把留守儿童集中在学校,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为他们创造出有组织的集体生活,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造成的损失。

  以笔者熟悉的一所贫困地区农村小学为例,学校有200多名学生,其中60%是留守儿童。学生从三年级开始住校,家长也大多支持。虽然学生自理能力有限,学校的住宿、伙食条件也不是太好,但老师们非常负责,学生在学校也学到了生活技能。这所小学的校长告诉笔者,农村寄宿制学校虽不能彻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至少能大大缓解。在这所小学,老师既充当了教育者的角色,又充当了家长的角色。在班会和相关文化活动中,教师积极组织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引导他们体谅父母的辛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实在不少地方,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可能并不短缺,缺的是一个制度化的组织,给予他们关怀和照料。

  农村地区撤点并校之后,学生上学时间增加,在一些落后山区,每天花上几个小时上学并不奇怪。教育部门可以利用现有的寄宿制学校资源,把留守儿童集中起来进行教育和照料。经费方面,通过儿童家长交一点,政府财政补贴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就能维持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基本生活所需。在一些地方,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收费昂贵的私立全封闭学校,这表明很多家庭有让孩子在学校寄宿的需求。

  当前农村教育的一大突出问题是师资:老教师大量退休,新教师得不到补充,主要原因无非是工资低、条件差。近几年,教育部门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加大,留守儿童问题有望得到缓解。笔者以为,当家庭教育出现缺位,学校和社会应该积极介入。一个重要的出路,是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一套教育、照料留守儿童的有效制度。(夏柱智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讲师、博士后)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