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氰化钠源企业:村民买水喝 与危险品为邻
天津港爆炸,让河北诚信有限公司出了名。令人闻之色变的"700吨氰化钠"便由这家位于河北元氏县郊区的企业生产。
几年前,新华社曾曝光诚信公司为主的20多家化工厂排放氰化钠等毒素污染地下水,导致附近农民被迫买水喝,庄稼荒废。在政府的协调下,企业向村民发放"排污补偿金"了事。
过去三天,搜狐新闻实地走访诚信厂区和周边村落发现:过去数年,工厂照常运转,诚信公司不断扩大,离周边村子越来越近。污染问题等隐患却并未解决。
在财政收入和环境安全之间,元氏县将做如何平衡?天津之痛让这一长期矛盾更加尖锐。
越挖越深的水井
北苏村是距离诚信公司最近的村子之一,仅两千多米。村里两千多人口,西南方向集中着小化工群,北边则是诚信公司——当地最大的化工厂。村里的玉米地和诚信公司仅一墙之隔。
听到"水有没有变好"时,60岁的北苏村村民老李不假思索:"没有"。
老李家院子里有一口水窖,用来储存生活用水。水是从隔壁南苏村深井用罐车拉来,"15块两吨,二十天就用完了"。村民像这样买水吃已经数年,而这笔钱都由村民支出。
两年前,村里的深井水也不能吃了,便开始从外村拉水。取水的南苏村离化工厂也不远,部分村民买了水也不放心,还加装了净水器过滤,只能过滤出1/4饮用,滤掉的水用来做饭洗衣服。
还有村民买瓶装纯净水饮用——当然,主要给孩子喝,大人舍不得。
据新华社报道,2005年,经当地政府和企业协调,以诚信公司为代表的化工厂开始向周边村子发放排污补偿费。污染越来越重,补偿金也越交越多,2010年已达到150万元。
2011年经新华社曝光后,村民能看得到的变化是:井越打越深,而买水还要村民自己买单。
北苏村打了十几口220米的深井用于灌溉。一口花费十几万,打井的钱是村里出,但村民浇地的成本比过去贵了一半多。
但220米深井的水质也不好。放水时刚冲出来的水里还是有白沫,"像洗衣粉水"。
老李尝过一次,"是苦的",再也不敢喝了。他回忆,二十多年前村民浇地渴了都直接喝田里的水。那时候水深只有五六十米,"是甜的。"
水不好,庄稼也没收成,原本一亩地能产一千多斤玉米,现在好的时候收几百斤,坏的时候根本"收不了。"有的村民干脆放弃了田地,老李一邻居家十亩地都荒着,长满了野草。
而吃水的井则需要打至三四百甚至五百米深。老李说,村里曾收400块钱给每户装了水龙头,说要建水厂但一直没供水。现在他们仍然只能从外村买水。
村民也不吃自己种的粮食,用小麦换别人的面吃。"我们的小麦卖到哪了谁知道?也可能去你们北京了?"
搜狐新闻走访附近的里仁村、李村得知,这些村子也都是从外村买水。
有能力的村民选择了逃离,老李介绍,北苏村里一半的人都在县城买了房。留下来的多是老人和他们照顾的幼儿,年轻人出去打工,搞建筑、跑运输,也有在附近化工厂上班的。老李的女婿就在诚信工作。
1 |
220米的深井 [保存到相册] |
被化工厂包围的村庄
村里人都知道化工厂"有危险",但另一方面,他们又离不开这些化工厂。
2012年元氏县人民政府《元氏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中提到,元氏县化工产业是石家庄市十大特色产业之一,占全县72家传统企业的47%。河北诚信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氰化钠及其衍生物生产企业,石家庄市纳税前十强工业企业。
在诚信公司上班的老李女婿,一个月能拿三四千块的工资,比县城服务员、老师等工作都要高一半。老李还知道,曾有人夜里把工厂废料偷拉出去,再倒卖给附近的小化工厂。虽然,他们连这些废料是什么,是否有害都未必知道。
"你们愿意去化工厂上班吗?"
"能挣着钱,不去有啥办法?"
"那是不是也给你们带来了好处?"
"几辈子人的水都没了。"老李看着在一边玩的孙子,表情迷茫。
既厌恶又忍耐,既憎恨又利用,既反抗又麻木——村民们就这样和周边的化工厂矛盾共生了二十多年。
天津港爆炸事件前,村民根本不知道身边的诚信公司生产氰化钠。事实上,他们现在也不知道"那东西"到底是什么,有多可怕,也不知道其他数家化工厂排放了什么。只知道得怪病的多了。村里,有四十多岁就得癌症的。
也有人去厂里闹过事。然而,这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村民无法证明,怪病和污染有何具体关联。
不但水不能吃了,空气也很难闻。"晚上睡觉不敢开门开窗,一早出门呛得很。"
北苏村是被化工厂包围的村庄。进村的小路边就有化工厂。村子入口一扇大铁门紧闭,村民介绍,里面是个大沙坑,以前化工厂污水都直接排在这里,后来用沙子填了。
2011年,元氏县环保局局长王占军曾向媒体介绍,有27家企业向大沙坑排污,主要是化工企业,造成上万名村民吃水困难。经过治理,淘汰、关停了一大批,最后只剩下了7家。
然而,村民们发觉,村里空气入夜开始恶化,清早最呛人,因此推断西南边的化工区夜里开工。
而据元氏县政府介绍,县里2008年建了污水处理厂,化工厂废水都会经过处理再排放。但对于污水处理厂是否运作,如何运作,村民也表示怀疑。
元氏县百度贴吧检索,几年来陆续有人发帖抱怨化工厂污染问题。2012年,网友"野草的题词"发帖称:"今天亲身体会到了风刮来的难闻的味道,家里的地离得化工厂不远,今年刚打的深水井又没水了,经济的损失和健康的损失谁来负责。"
北苏村的农田和诚信公司只有一墙之隔,站在玉米地就能看见远处高耸的烟囱和厂房,但这家公司对村民来说依然神秘。
2015年8月17日,天津港燃爆事故5天后,元氏贴吧里出现了一条新的帖子:"700多吨的氰化纳都是我们大元氏生产出来的,真不知道生产这么多会给我们元氏县带来多大的污染……"
戒备森严的化工厂
1 |
河北诚信有限公司 [保存到相册] |
诚信公司大门口竖立着显示屏,实时显示着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指数和限制值。从显示屏上看,这些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然而,天津港爆炸发生后,这里变得戒备森严。
看到记者拍照,门口保安制止说,"我们这里不让拍照",几个穿军绿短袖的高壮青年则一直尾随。
中午,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人在厂门外几十米的简易饭摊吃饭。记者搭话时,一脸稚气的年轻工人压低声音:"人家不让说。"然后背过身去,一言不发。
搜狐新闻记者到距离诚信仅600米的元氏辛成学校询问时,保安坦言,有风的时候肯定有味儿。记者想进一步了解情况,发现一辆白色车辆尾随便躲进校内。门口交谈声后,不一会,保安进来将记者请出。
白色车辆一路将记者"护送"至元氏车站,两名青年直接坐进候车室陪了一个多小时,见记者终于买票离开才起身……
107国道上,大货车出入依然繁忙,车尾标注"危险"或"腐蚀品"字样,这里生产的化工品将被运往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
8月16日,河北诚信总经理智群申接受新京报采访时确认,700吨氰化钠确实是诚信公司生产,爆炸前被运至天津港,计划几天后出口至全世界十几个国家,用于金矿。
智群申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一再强调,所有出口手续都是齐全的,环保部、商务部、工信部的手续均是齐全的,并表示事发后主要负责人、技术团队等141人会驻扎现场,协助处理。
诚信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了委屈:诚信站出来是负责任的体现,媒体应多问责还没有站出来的企业。他还表示,诚信公司在元氏县属花钱最多控制环境污染的企业,却因为"大"而成为"靶子",其他小厂问题更多。
过去几十年,中国城市在经济发展中付出污染的代价。而诚信公司则拯救了元氏县的财政。
《河北日报》2014年9月10日曾发表专版报道:诚信前身是元氏县化工总厂,是由一个亏损160万元濒临倒闭的砖厂改建而成的。"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厂长褚现英率领干部职工,大刀阔斧地进行一系列改革,带领企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成了第一条氰化钠生产线,生产出了第一批合格的氰化钠产品。一年后,企业扭亏为盈……1992年,氰化钠产量达到3万吨,跃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诚信公司的神话也带动了元氏县化工产业。2013年,该县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大关。而其面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尽管诚信公司不断受到质疑,其地位仍不可动摇。附近居民介绍,因环境问题,该厂附近一处飞行员训练场几年前迁走,只剩下跑道。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