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外媒时有报道称,中国制造商在一系列新型合成毒品的国际制造与流通链条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昨天(2015年11月26日)上午,中国官方正面回应了这种说法。在公安部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公安部禁毒局官员称,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相关国家通报以及中国有关部门的核查,目前全球此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相当一部分在中国生产。
所谓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策划药”或“实验室毒品”,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而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毒品类似物,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甚至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预测,该类物质将成为继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后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
“大多数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从欧美发达国家实验室中‘设计’出来的,其深加工环节和消费市场也主要集中在国外。”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副巡视员魏晓军在通气会上说,“长三角”等地一些具有化工、医药知识的人员受境外贩毒团伙利益诱惑驱使,通过互联网、电话等方式联络,根据境外不法分子品种、数量等需求,采取订单式生产并经邮寄等渠道输出,并利用各国管制差异逃避打击。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主任刘志民此前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介绍,国际已经列管的毒品一共有234种,而根据联合国的报告,截至2014年12月,近几年新出现的并已在人群中引起滥用、却未被联合国《麻醉药品公约》和《精神药品公约》列入管制的物质(即“新精神活性物质”)有541种。
“这500多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可分为八类,其中只有一类是天然来源的,比如’阿拉伯茶’,其他的绝大多数都是化学合成的。”刘志民说。
今年3月,一个名叫田海军的中国公民 (Haijun Tian从中国抵达洛杉矶国际机场时被捕,美国国土安全部、联邦毒品管制局等执法部门认为田海军在中国制造了数万吨违禁新化学合成毒品原料,然后以粉末形式通过快递出口到美国中间商手中。田海军的实验室制造的这些原料,可被用于制造一种类似于大麻的合成毒品,美国中间商只需要对其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将田海军称为“世界最大的合成毒品制造商之一”。
然而让中国公众开始知道中国成为此类“第三代毒品”生产源头的,是今年9月一则“澳洲丧子父亲来华卧底调查致幻剂”的消息。9月13日,澳大利亚第九频道《60分钟》播出纪录片《卧底在中国》,讲述了一名澳大利亚少年因服用致幻剂跳楼身亡后,其悲痛欲绝的父亲假扮成富豪,卧底找到一家位于安徽合肥的合成致幻剂原料生产商的故事。
在昨天的新闻通气会上,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通报了中国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最新管制政策,以及在打击这类毒品犯罪方面的国际合作情况。据介绍,今年10月1日起,中国正式施行《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下称《办法》),一次性增列116种新精神活性物质,覆盖当前全球八大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上述物质在国内的生产和销售最初并没有列入管制。公安部禁毒局侦查指导处处长赵仲忱表示,这类新毒品的贩卖和消费地区主要在欧美,中国对此最初的反应属“末端反应”。“我们原来不知道全球有这样的物质,但是不断地接到国外执法部门发来的协查函,告诉我们中国生产的某类物质流到国外去,给当地人员带来危害,当地的滥用极为严重。”
“这类物质在国外列管之后,当地人不能直接去制造,就通过网络和我们国内化工类制造企业取得联系,我们国内企业‘接受邀约,订单生产’。”他介绍,国内一开始并没有把这些物质当作毒品,“但现在我们知道了国内有这样物质的生产,我们现在的反应非但不是末端的,且是主动主导打击这类现象”。
据魏晓军介绍,过去中国对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列管,是把联合国已经列管或国内出现制贩滥用、对国内已造成实际社会危害作为必要前提。新《办法》统筹考虑当前和今后、国内和国外等多种因素,不仅把联合国已管制或已在国内形成现实滥用危害的品种纳入列管范畴,也把中国有生产、无滥用,但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已造成滥用危害作为列管的标准。
针对外媒报道“从中国订购违禁药品只需敲几下键盘“的说法,赵仲忱在回答财新记者关于互联网是否为查缉管控难点问题时表示,境外不法分子与国内制造商联络的主要渠道就是网络,”销售也主要通过网络进行联系,再通过邮递物流等其它渠道,输送到国外去。治理网络涉毒,尤其是新精神活性物质问题,确实是一个大难题。”
他介绍,公安部和国家禁毒办在今年年初组织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网络扫毒专项行动,破获一批大案,有的案件涉及数千人。他认为,要加强对此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从中国生产出口海外的力度,还要发挥网络服务商的主体责任。“我们发布了《互联网禁毒公约》,组织互联网企业主动在网上搜集非法信息,进行删除。同时我们也提醒国外的执法部门,国外也要开展网上不法信息的清理。通过我们的技术手段,从中还要挖取一些线索,侦破一些案件。”
国家禁毒办有关负责人还表示,下一步将推动最高法、最高检等部门及时制定新增列的116种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定罪量刑标准。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