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市州快报 > 白银市

为了殡葬事业--记白银市劳动模范王建国

时间:2020-04-22 12:38:08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赵小春点击:

提起王建国,人们一定会说到他对会宁殡葬事业的无私奉献。会宁殡葬事业的发展是和王建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将多年心血全部投入到会宁殡葬服务业,使会宁县殡仪事业从一片空白逐渐步入正轨,并走在全省行业前端。

图片2.jpg

论身份,他是工人;说级别,他是股级。然而,16年的不忘初心,执着坚守,在冷板凳上干出良心事业;16年的砥砺奋进,苦心孤诣,改变着世俗偏见,赋予殡葬这一古老而永恒的仪式以文化和文明的新内涵。他就是会宁县东岚山公墓管理所所长——王建国。

两度建设从零始

殡仪服务业在会宁一直是个空白。2003年,会宁县决定在北城区的紫薇山下建设殡仪服务中心和公墓区,并定为当年全县50个重点项目之一。然而,县财政捉襟见肘,无力投入资金,银行贷款又无资产抵押,怎么办?这给奉命于危难之际的王建国出了道不小的难题,在县民政局支持下,以干部职工工资为抵押,贷款69万元。停滞的工程开工了,王建国踏上了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

会宁的冬天格外寒冷,晚上更是寒气袭人。工地上一无电,二无暖,王建国独自一人蜷缩在简易工棚里,寒风、孤独和恐惧,没有让王建国却步,组织的重托和干部职工的信任,成为他战胜困难险阻的无穷动力。冒严寒、战酷暑、顶风雨,经过一年的奋战,会宁殡仪服务中心终于拔地而起。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墓区的绿化尤为重要,王建国忙碌奔波。春天,他带领职工将树苗背到山上,一颗颗栽种;夏天,他和职工担水上山,一株株浇灌;每逢雨天,王建国都会披上雨衣,拿上铁锨,到墓区补渠引水。用王建国的话来说,“把人的眼睛都盼绿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那绿色不断延伸。

到了2011年,殡仪服务中心初具规模,固定资产600多万元,悼念大厅、休息室、餐厅以及停车场等建设面积达5286平方米,从业人员由5人发展到15人。正当王建国信心满满的谋求更大发展时,会宁县北城开发建设规划付诸实施,殡仪服务中心需要整体搬迁。

一切又得从零开始

王建国经过实地勘察、多方论证、综合考虑,在县城南三里铺回岔社选准新建馆址,命名为东岚山公墓区的工程又开始了。2012年11月,王建国踏着积雪,在羊肠小道上,从山顶到沟底,一块一块的丈量,一家一户的核实。一天下来,两条腿被积雪缠裹成为冰棍,两只脚像灌满铅一样沉重,就是这样的日复一日,他硬是在冰天雪地里完成了征地任务。新的殡仪馆尚未建成,而旧馆已经拆除。为不影响城区居民办理丧事,王建国带领职工日夜奋战,临时搭建了700平方米的彩钢房,解决了丧户的燃眉之急。

新馆建设的资金难题又一次考量王建国,他只能到银行跑贷款,是诚恳和诚信,最终争取到建设银行对殡仪馆建设的支持。工程建设如期进行,一年时间,全新的殡仪馆和公墓区蔚为大观,主体建设总投资1600多万元,总面积5000平方米,近2000平方米吊唁厅同时能接待16家丧事活动,办公楼、综合楼、餐厅一应俱全。附属工程投资492万元,完成馆内地面铺贴硬化、路灯和庭院灯安装,以及花园、踏台等建设。绿化工程投资353万元,绿化种植面积49959.4平方米,栽植各类苗木111570株;新修道路2.1公里,修建公墓穴位2000处,安装了火化炉2台。馆址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墓区风景化,是王建国追求的目标,如今的会宁县殡仪馆实现了从遗体接运、整容化妆、遗体冷藏、遗体安葬、骨灰寄存、花圈租售、吊唁、火化、餐饮住宿等一条龙服务;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服务管理,在全省县级殡仪服务业首屈一指。

事死如生写大爱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多年来,王建国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每有丧户来办丧事,他都要到逝者灵堂上一炷香;每到清明节,他都要为墓区每个墓碑前插上一束鲜花。在他看来,“死者为大。对逝者的尊重,就是对逝者亲人的告慰。”

一次,殡仪馆送来了5具死于车祸的遗体,尸体面目皆非,惨不忍睹。家属要求对遗体整容,王建国同整容人员一道反复研究整容方案,率领大家干了整整一宿,将逝者残缺的肢体恢复到原样;第二天,逝者亲人紧握王建国的手,流着感动的泪水,许久说不出话来……在青海玉树地震中,5名会宁务工人员不幸遇难,王建国知道后主动派灵车去接遗体,然后免费提供墓地,举行葬礼,为逝者家属减轻经济负担,抚慰内心创伤。

十多年如一日,王建国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只要有丧主打来电话,他就第一时间安排出车接丧。没有节假日,没有正常的作息时间,一两周回不了家,接连几个通宵不得休息,对他来说已习以为常了。2008年农历腊月,三户人家丧事办毕已是除夕之夜,晚上十点多,王建国才往家中赶。这时公交车已经停营,出租车司机也回家过年了。街道两旁的红灯笼映照着他孤单的身影,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越发让人孤独,王建国步行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家中,家人围坐桌前,等他吃年夜饭整整等了4个小时。

在王建国的工作理念中,有四个一样,即熟人生人、穷人富人、官大官小、有权无权“一个样”。会宁县原工商银行退休职工姚平是个精神病患者,本地没有其他亲属,一直在福利院居住,姚平去世后王建国按照当地的风俗为姚平免费办理了一切后事。牛英是个寡妇,还要供给孩子上学,公公婆婆的坟墓因为修公路需迁到公墓区,无力承担迁坟费用,王建国免费并帮助她安葬了公婆。“来我们这里办事的人,他们因失去亲人而心情沉痛,言行不当很正常,我们千万不能计较。”王建国要求全馆职工做到热心接待、细心服务、耐心解答。全体职工都能将心比心,能满足的要求尽量满足,即使少数丧户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他们也能耐心解释,对解释不通,甚至辱骂的,决不还口。所以,殡仪馆建馆16年来,从未发生过和丧属矛盾纠纷的事情。

王建国特别注重殡仪馆的环境建设,他认为整洁的环境能让人悲伤的心灵得到安慰。偌大的馆区,总是纤尘不染,找不到一点垃圾;雨雪天,都要把积水和积雪处理得干干净净。

除此之外,王建国非常重视殡仪馆的文化建设,他经常教育职工,孝敬父母亲是小孝,把孝敬父母的心用来对待天下所有的老人是大孝,从事殡葬服务业其实就是行大孝,要全心全意。而且,殡仪馆的办公区域和服务区,弘扬传统文化的《弟子规》和二十四孝的宣传长廊,让办丧者和吊唁者受到感染和熏陶。

心底无私天地宽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殡葬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由于传统的偏见,这个行业总是让人“敬”而“远”之。王建国说,他干殡仪工作以来,原先和自己交好的朋友逐渐疏远了;他不敢去医院探望病人,亲戚朋友结婚不敢去恭喜,过年不敢走动亲戚,担心被人误解,心里感到特别委屈。然而,每当听到丧属发自肺腑的感激之言,每当看到办公室里悬挂的一面面锦旗,成就感价值感充满心头,他又认为自己这一辈子值了。是的,和逝者走得最近,和伤痛走得最近,看到了太多的生死离别,王建国还有什么委屈化解不了的呢?建设会宁紫薇山悼念大厅时,一位姓范的老者就和王建国打起了“持久战”。悼念大厅后面正好是他家的祖坟地,老者借口大厅建设破坏了祖坟的风水而阻碍施工。整整75天,老者天天来殡仪馆“上班”,见到王建国首先“唾两口”,然后就指着鼻子破口大骂;王建国总是笑脸相迎,好言相待。现场施工的项目经理说:“王主任的忍性真是太好了,这事遇给谁都忍受不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老者被王建国遇事冷静、为人和善的性格所折服,和王建国成了好朋友,隔三岔五的还要找王建国一起喝茶聊天。

视逝者为长者,把丧属当亲人,“好人王建国”成为人们的普遍赞誉。为表示感激之情,送钱送物者有之,送烟送酒者有之,统统被王建国婉言谢绝。“今天你送礼,明天我下岗”,是王建国给自己和职工立下的规矩。杨华在母亲丧事办完后,对王建国说:“知道你不肯收礼,烟酒都没有带,一盒茶叶,也是为母亲敬点孝。”王建国语重心长地说:“一个单位,领头人收人钱财,我的职工争相效仿,那院子里的一棵棵树能长绿吗?”深受感动的杨华在微博中说:“我觉得这里是一块净化心灵的教育基地,干净圣洁!”

东岚山上松柏成林,绿遍山野;殡仪馆内树木葱茏,花草烂漫,蓬勃出一道美丽的风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王建国一腔的爱都洒在了他挚爱的这片家乡的厚土上,奉献给一方百姓他不怨不悔!

十六载春秋一首歌,十六年来,王建国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的工作也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2007年4月被白银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市民政战线先进工作者”;2010年11月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7月被中共会宁县委评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11月被甘肃省民政厅评为“全省行风建设先进个人”;2015年12月被白银市委、市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妇联、市总工会等八家单位评选为“最美家庭”;2016年7月被中共白银市委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12月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4月被白银市委、市政府委评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8年05月荣获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荣誉称号;2019年03月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评为“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

王建国并没有满足目前的现状,他追求的是会宁殡葬管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全县劳模大会上,他慷慨陈词:在新的时代,新困难、新问题层出不穷,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作为劳模,要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失败不气馁,面对成绩不自满,面对荣誉不骄傲。要勇于改变现状,敢于超越自我,善于推陈出新。在今后的殡葬管理事业中,既要满足群众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又要继续坚定不移的执行国家“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习,提倡节俭、文明办丧事”的基本方针。

如今,王建国正在筹划着新的蓝图,他的目标力争是岚山道路林荫化,岚山馆址园林化,岚山公墓风景化。他下一步的目标是要把会宁的殡葬服务业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优秀行业——他正在为此做着不懈的努力着。金树栋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