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嘉峪关--作者:何鲜梅
在五年前一个风和日丽的冬日,我和同事李娟娟有幸到嘉峪关市九钢三中参加甘肃省“创新杯”语文课大赛的现场观摩学习,因学校离市区较远,筹备组给我们联系了一家距离学校较近的宾馆——百欣宾馆。百欣宾馆坐落在燕鸣路,当我看到这个有趣的街道名时,我心里就琢磨“燕鸣”的意蕴!走进宾馆的旋转门,被经理热情的服务态度所温暖。晚上8点多,餐厅内仍灯火辉煌,其美味的晚餐散发着无法抗拒的力量, 就餐、洗漱完便钻进洁白又柔软的被窝,睡意昏沉,仿佛躺在白云车里摇曳着……
在观摩学习的两天天时间里,每天几乎在班车与动车上度过。不过环境不同,心境也自然不同,尤其是第一次感受“和谐号”,其车内的舒适与窗外的异域风情让我暂时忘记了旅途的疲惫。傍晚六七点钟,西落的“金轮”在山尖上嵌着,金灿灿的光芒照得周身极为舒服。随着车上的旅客越来越少,座位也越来越空, 于是挑了靠窗的空位,躺下享受这份少有的清闲。举目远眺,眼前呈现出一片黄晕色,其王维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景象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熠熠生辉,妙不可言!
观摩课程安排的很紧凑,第二天听完课已经是下午四点多,听说关城落日别有风情,我们俩便兴致勃勃的怀着豪迈的心情向天下第一关雄关进发了。
关城分内城和外城,通过指纹电子门先进入了外城。在广袤的大地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铁骑大将军冯胜塑像,凌空而起的战马前蹄将铁骑那威武与雄壮表达得淋漓尽致。战马引颈仿佛长嘶,一瞬间将我们的思绪引向蓬草纷飞、马革裹尸的古战场……
正出神时,九眼泉湖上飞起几只白鹭,暮色中扑棱棱飞起来,真有点儿黛玉吟“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意境。这才发觉夜幕已降临,故不由加快了步伐。
在返回的路上,只见道路两旁依依的垂柳已换上了晚秋的礼服,婀娜地在微风中摇曳着柔软的长发。忍不住伸手抚摸,这抚摸便如秋风般扫落了黄叶,其无边的落木在萧瑟的晚风中打着圈儿铺满了一地,远处那茂密而沙白的芦苇丛与之俯瞰呼应,奏成一曲草与木的和谐旋律。细品来,这幅南国的风景画已将柔美尽情抒写,而与这柔美相对的是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长城和高大雄伟的城楼了。
当我们踏上一块块沧桑的台阶砖时,心潮不禁澎湃——抚摸一组组被岁月磨平的女墙,细数一个个忠于职守的瞭望口,斟酌一块块记述英雄的纪念碑,仰望一座座告捷的角楼,俯瞰一辆辆年久失修的战车……这里每一粒尘埃都无不诉说着一个个凄婉、悲壮的浴血故事。
就在我们准备登上城楼的一刹那,突然被一块红色木牌上的“击石燕鸣”四个字吸引住了。上面画了两只燕子,一只俯冲,另一只向上奋飞,原来记述的是一个凄婉感人的故事“击石燕鸣”。相传,柔远门内住着一对恩爱的燕子。一天, 两燕外出觅食,雌燕先归,当雄燕归巢时城门已关,雄燕 悲鸣撞墙而死,雌燕也因等不到雄燕回归而悲鸣致死。后来人们每到此处便要击墙听燕之啾啾声,因而城墙被叩损。为了保护城墙,便改成了今天看到的击石燕鸣了。 所以旁边还有一椭圆形大石,中间有一凹凼,这凹凼就是游人击石听声而形成的, 从建筑学的角度讲是因为城楼呈梯形,人与砖的距离不同,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这种建筑特征使得叩在每一块转上面都会有不同的声音发出! 据说修建城楼时有个工匠计算砖的数量,结果只剩了一块砖,后人为了纪念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匠人,就将那一块砖放在了翁城门上,用来纪念那位工匠 。
的确,如果说一支支杨柳是那思妇,一段段城墙便是那戍守边疆的壮士了,思妇望穿秋水,肝肠寸断,默默承受那“过尽千帆皆不是”的苦楚,这又何尝不是“贱妾穷穷守空房”的孤独与无奈!何尝不是“满地黄花堆积”的“凄凄惨惨戚戚”的凄凉!而那壮士却如钢似铁、壮志凌云,坚定不移,这又何尝不是“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何尝不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壮志,何尝不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
脚踏一方土,头顶一片天,站在这内城上,不禁思绪万千、心中五味杂陈,涕泗益目……此刻我们俩也仿佛成了城楼上的卫士,融化在这夜幕里。真是登城楼则有去国怀乡,满目疮痍之感,进课堂则有他乡遇知己,久旱逢甘霖之酣畅淋漓。
(甘肃岷县二中,何鲜梅)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