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市州快报 > 金昌市

金昌市非公经济快速发展探秘

时间:2016-09-20 15:50:14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杨江峰点击:

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金昌市非公经济快速发展探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今年,在整体经济普遍低迷的形势下,我市非公经济发展却逆势上扬,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截至目前,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9.9亿元,占GDP比重为25.6%;实现非公经济税收1.7亿元,同比增长29.7%;实现非公固定资产投资9.3亿元,同比增长16.8%;实施非公经济招商引资项目151项,到位资金90.7亿元;全市“个转企”户数达到199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85%;新申报甘肃省著名商标7件,培育中国驰名商标3件;培育规模以上非公企业12户。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呈两位数以上增长,创历史新高!

  政策支持,使非公经济发展“底气更足”

  在今年2月份市政协七届六次会议上,市民进、市民建提出了《关于引导非公企业加强管理,推动我市民营经济战略升级的建议》,这充分体现了市政协及社会各界对我市非公经济发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此项建议被列为重点提案后,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交办会,交由市工商局具体承办,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着力推动全市非公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制定和完善各项政策、制度,健全考核体系,把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和“3341”项目工程作为经济止滑回升、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调结构、促转型,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发展思路,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市上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了对非公经济发展的指导、协调和服务。今年,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两个重要文件,通过用足用活就业政策、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多方位提供就业融资支持、多途径优化就业创业服务等措施,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为非公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截至6月底,全市注册登记各类非公经济市场主体28847户,同比增长8.6%;从业人员10.12万人,同比增长5.3%。完成就业技能培训8571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228人,创业培训869人,职业技能鉴定11907人。为1119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125万元,直接带动就业2534人。积极争取就业专项资金3844万元,申报省级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220万元。

  今年,市级各部门结合实际,下发了《金昌市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实施意见》《金昌市专利申请资助办法》等9项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了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法治和市场环境。

  同时,我市认真梳理全市各级各部门出台的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了“销号台账”,注重看政策落实了多少,落实效果如何,还有哪些政策没有落实,着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瓶颈。为了加大非公经济发展宣传力度,市工商局、市工商联编辑出版了金昌市《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选编》,发放到全市4800多家非公企业,并通过举办非公经济人士座谈会、工作推进会、报告会、演讲比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方式,讲解政策,推动政策入企到户,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率。

  财政金融扶持,使非公经济发展“腰杆更硬”

  今年,市级财政安排支持非公经济发展资金1.17亿元,其中: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创业创新引导专项资金1000万元、小微企业“助保贷”风险补偿金500万元、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这样大的资金支持力度,为历年少有。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工作,市非公办制定了《金昌市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分池管理实施办法》,已提请市政府有关会议研究通过后执行。市级财政拟安排500万元作为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以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渠道窄的问题。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我市紧紧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推经济转型”这个中心,切实加大对非公企业、小微企业的资金投放量。创新工作模式,协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发挥票据贴现补充信贷规划的作用,主动为企业办理票据融资业务;协调各商业银行召开重点客户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重点客户贷款问题,对陷入经营困难的重点客户采取不抽贷、不压贷,帮助其尽快脱离亏损困境;依托市“助保贷”基金,逐步扩大小微企业的助保贷款规模。截至6月底,全市10家银行共与160户企业签约131.0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项目贷款51.15亿元,流动资金贷款79.89亿元。目前,已累计向127户签约企业发放贷款60.98亿元。其中,全市“助保贷”贷款余额达1.2亿元,近60家小微企业从中受益,金融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人才培训,为非公企业提供“智力支撑”

  为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我市定期举办中小企业人才招聘会,鼓励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就业,为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提供人才服务和智力支持。引导民间投资参与能源、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建设,支持军转干部、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带薪创业,激发了全社会创业热情。

  市上制定出台了全市非公经济人才培训整体规划和2015-2016年非公经济人才培训计划,组织非公经济人士分期、分批到四川、江苏等非公经济发展发达地区观摩学习,不断壮大我市非公经济人才队伍。去年以来,全市共组织举办非公经济人士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3期,培训非公企业负责人300余人次。今年,继续组织非公企业家和非公党组织党员,到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地学习交流、开阔视野、引进项目、提升素质。提高非公企业人才队伍整体能力与素质,为全市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改革创新,助力非公企业“升级做大”

  9月14日上午,在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向企业主颁发了全市首张“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这是继去年“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后,我市商事制度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

  从2009年7月的个体户,到2011年11月的城关镇三晋元酒店,再到2016年6月的永昌县三晋元餐饮有限公司,变化的不仅是名称,更重要的是规模的扩张和实力的增强。“三晋元”是我市非公经济“个转企”、做大做强的一个典型。

  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努力实现管理制度创新和经营机制创新,帮助企业从传统的家族式、作坊式管理体制逐步向有限责任公司形式转变,再向股份制、集团化的道路迈进,走现代化经营之路。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有199户个体工商户成功转型升级为非公企业,同比增长185%。同时,引导非公企业经营者自觉学习市场经济、法律、营销、管理知识,努力改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培养和练就非公企业家的雄才大略和勇于创新、敢于竞争的现代企业家精神。通过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非公企业由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提升企业社会化程度,充分利用市内市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企业运行质量。

  全面推进工商登记制度便利化改革,积极实施“先照后证”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工作,激发了非公经济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从今年9月14日起,又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进一步降低企业创办成本,减少办事环节,提高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宽限制、下放权力、简化手续、提高效率,进一步清理和减少阻碍非公经济发展的行政许可事项,清理和取消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在市政府政务服务大厅和开发区管委会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工商窗口,推行“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健全完善“一门受理、统筹协调、一站服务、限时办结”的运行方式,对凡是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部门全部退出;凡是可以采用事后监督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努力为各类投资主体提供高效服务。截至目前,市级具有行政审批事项的部门由42个减少为37个,行政审批事项由2012年的457项,缩减为217项,减幅达52%;市级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已全部退出行政审批项目目录,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类别。为健全完善服务体系,我市设立了非公企业发展承载区,由政府统一规划和建设配套基础设施,提高配套承载能力。积极推行产品项目、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物流传输、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模式,为园区建设、项目推进和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目前,金川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孵化基地、河西堡镇循环化工产业孵化基地、永昌中小企业及农副产品加工孵化基地正加快建设;全市科技孵化器技术研发平台、创业创新平台、技术成果交易平台、检验检测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投融资平台、中介咨询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等配套设施,正在完善。此外,我市还积极创建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厂等新型孵化模式,建设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目前,甘肃有色金属创新创业示范园项目即将建成,“紫金家园众创空间”等项目顺利推进。(来源:每日甘肃网)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