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棚户区改造“三多三低”(即下岗失业人员多,特困户多,老弱病残多;文化素质低,人均收入低,就业能力低)等实际情况,红古区海石湾镇将解决好最困难、最弱势群众生产生活难题,最大限度地化解不和谐因素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深入开展党建引领活动的重要落脚点,通过深入实施党员领飞行动,建立公益爱心基金,开办全科受理台三大惠民行动,让广大棚改区居民不但“走得起”,还要“住得起”、“住得稳”。
“党员领飞”行动:让党员致富“单飞”变居民脱贫“群翔”
棚改区内的居民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处在城市平均生活水平之下,“想脱贫、想就业、想过上好日子”成为棚改区广大居民的共同心声。海石湾镇在大通路社区率抚开展“贫困党员领飞行动”试点工程,通过从辖区企业公司、基层党建经费、公益组织捐助等途径筹集50万元,设立贫困党员“领飞基金”,以无偿资助形式重点扶持贫困党员发展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的“短平快”项目,并利用培训基地、辖区企业、商业网点等阵地,采取订单、定向、委培等方式,对扶持对象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其联系场地租用、设备购置、销售渠道等,扶持其创业成功。同时,在贫困党员创业“领飞”带动下,促使广大棚改区居民解决就业难题,真正由“输血”型被动救助向“造血”型主动就业的根本转变。“领飞行动”实现了扶贫济困工作模式从“外援型”向“内生型”的转变,通过以创业带动就业,不仅帮助50多个贫困党员创业发展,更为全镇1200多个低保家庭脱贫解困找到一条新路。
公益互助基金:提高帮扶救助平台,赢得群众交口赞誉
针对棚改区内居民中孤寡老人、单亲家庭、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众多的特点,海石湾镇在原有镇劳动保障服务所、社区爱心服务站、楼栋服务点、党员服务中心户四级服务网络体系中,探索纳入基层互助服务新元素,通过采取每年镇政府投入、社区自筹、企业赞助、党员奉献、慈善捐助的滚动办法,筹集一定的资金,在涉及棚改社区中建立起“公益互助基金”,成立了党员扶贫帮困服务队,丰富了“君心爱心超市”物资,通过采取一般低保户普惠制救助和特殊困难户重点救助的方式,已救助低保户325户。火车站社区居民李文娜是位单亲母亲,做过两次大手术,独自带着女儿过着拮据的生活,社区干部了解情况后,及时为她办理了低保,送去了公益互助基金,并为其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还把她女儿吸纳进“阳光教室”,提高了学习成绩。李文娜感激地逢人便说:“是社区让孩子有了出息,更让我的生活在了奔头”。海石湾镇同时在各社区建立了社区贫困党员群众信息采集库,将社区内特殊贫困群体分类建档,实行动态式救助管理。棚改区居民群众普遍反应:公益互助基金建了起来,我们有个大事小情,心里不再发慌,这事办的贴心、实在。
全科受理台:领回了稳定任务,送出了党的温暖与关怀
海石湾镇通过在棚改社区内深入开展“全科受理台”行动,使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意识得到了充分发挥,推动社区和谐建设。一是设岗定责。将棚改区内居民群众反响强烈、矛盾纠纷突出、亟待落实解决的建议意见,进行工作项目细化,成立舆情信息员、矛盾调解员、民情接待员、代办反馈员等6支队伍,组织无职党员和老党员认领工作岗位,进行项目受理代办承诺。二是畅通渠道。依托社区党员工作室、居民服务之家等阵地,设立受理台,实行一站式服务和首问负责制,公示党员服务微信号,及时提供服务。在楼栋院落设立征求意见箱,发放爱心联系卡,让社区居民有需要可以随时联系到党组织和党员。三是受理代办。居民有需代办事项和上访事由,到社区受理台进行登记,社区统一在2个工作日内,派工作人员与之联系全程受理解决。并要求一般性居民诉求,在5个工作日内向当事人反馈办理情况;涉及复杂事项的,在2个星期内向申请人交代解决情况。针对社区内老、幼、残、孤、困和优抚对象进行电话登记,受理员登门提供便捷服务。同时,要求镇综治信访部门和联系社区领导、部门对涉及社区棚改反映的信访问题优先解决。棚改区内居民群众纷纷反映:社区开办全科受理台,基本小事不出楼院,大事不出社区,既为节省了时间,也把问题处理妥当,这事办的让人心里舒服!几年来,海石湾镇在社区开设全科受理台接待居民群众来电来访1000余件次,为居民群众受理代办、代访事项800余件。(李海波)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