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在线临夏讯(通讯员 马阳 张萤雪)7月6日至13日,华中农业大学生科院实践团7名学子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开展社会实践。为弘扬地方优秀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发扬民族团结精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次实践活动为民族文化发展开辟新形势,在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同时扩大非遗文化知名度,助力当地民俗与文化的双重发展,团队成员们充分感受临夏非遗文化魅力,学习各民族文化,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
进入充满民族风情的八坊十三巷,实践团成员们见到了身着回族传统服饰的临夏刺绣非遗传承人马建新老师。在马老师的带领下,成员们首先游览了80号院,参观了临夏当地的四合院建筑,切身体验了临夏回族的民俗风情。接着马老师展示了一些河州刺绣作品,这些刺绣常以黑、白、藏青、深紫色作为底色,将红、黄、蓝、绿等作为花色,用色大胆、新奇,富有想象力和艺术魅力。无论是各色花朵的争奇斗艳,还是寻常百姓的生活百态,无不彰显河州刺绣的精巧与独特。
成员们在欣赏马老师精美的刺绣作品时,注意到马老师的作品中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元素。问及原因,马老师说道:“临夏市拥有24个民族,在长久的发展中,大家共同生活,文化很早就结合起来了,我并没有去刻意去创造,只是将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场景记录了下来。”
随后,马建新老师又向同学们讲解了一些刺绣针法,并让同学们亲自上手体验临夏刺绣。实践团体验完后,队员马阳表示:“临夏刺绣的手艺很复杂,但看到所绣图案活灵活现地飞舞在底布上,非常有成就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学习这项技艺,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让民族文化走出去。”
说唱弹拨,劝善惩恶——河州贤孝
实践活动第二天,队员们前往临夏贤孝传习所,见到了本次采访的第二个对象——临夏市非遗中心的主任、临夏河州贤孝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李春文老师。
“政府提供给了我们舞台,贤孝才有机会走出去。”河州贤孝非遗传承人李春文主任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贤孝”的发展。贤孝是一种以三弦伴奏的古老叙事性民间说唱艺术,其内容多宣扬民族团结,向上向善等文化思想。李春文主任感慨道,河州贤孝已多次参加“全国非遗文化周”活动,“这既是政府对临夏非遗大力支持的体现,也是和其他曲艺文化友好交流的重要渠道,河州贤孝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
然而,作为临夏市国家级曲艺类非遗项目,河州贤孝在政府的重视与帮助下逐步扩大影响力的同时也仍旧面临着缺少传承的问题。李主任呼吁人们应自觉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提升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积极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雕梁画栋,江山似锦——河州砖雕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临夏闻名遐迩的古建筑东公馆。据了解,东公馆是河州砖雕、木刻、彩绘的集大成者,汇聚着临夏各民族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其中最为精美的即是砖雕艺术。临夏砖雕不仅是甘肃省临夏地方传统艺术,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东公馆最为著名的大型砖雕是天井处的“江山点河图”,又称“日出泰山图”,该图展现了祖国壮丽山河的雄姿美景。在江山图两侧是字迹秀丽的隶书对联,内容是:“气度雍容开祀业宏基巍然簪缨门第,节麾焜耀备严疆重寄允矣磊落雄才"。队员们还注意到这幅"江山图"下面刻着"芭蕉扇、葫芦、采蓝和笛子",讲解员科普这是暗八仙,也体现了当年回汉文化的融合情况。而天井两侧东西二门对称立有牡丹花瓶,采用雕刻和镂空相结合的手法,十分逼真,寓意为富贵平安。
由于其具有明显地域特征且充满文化属性的特点,建筑是了解一个陌生地区最好的切入点之一。这次东公馆之行成员们不仅欣赏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夏砖雕,更对临夏有了更深的理解。临夏砖雕中蕴含的历史,也让队员们认识到以非遗文化为媒介,促进民族团结、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传承非遗文化之魂,铸牢民族团结之根
为切实贯彻民族团结精神,以非遗文化带动民族凝聚力,实践队在实践活动的最后举行了一次关于非遗和民族文化的宣讲活动。经过多天的实地调研与走访后,实践团成员们提前设计了一些有关非遗文化与民族团结的问题,旨在激发各年龄段人群对非遗与民族团结关系的思考。
作为临夏标志性旅游景点,东公馆客流量较大,实践团因此选择其作为宣传地点进行活动。陆续有小朋友,成年人来到摊位前,小组成员根据参与者的不同年龄,向他们讲解了不同深度的内容。
对于小朋友,队员们向他们讲解了中国有哪些民族,什么是非遗,这些非遗的内容和各个民族的关系,以及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从哪些方面保护非遗。
对于成年人,同学通过提问的方式向他们介绍了临夏有哪些非遗,这些非遗的特点及如今面临的困境,最后向他们讲解了非遗与民族团结的关系。实践团向各个参与者都尽己所能讲述了非遗的文化和民族团结的联系,并希望他们可以从中有所收获,将非遗和民族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让不同的民族文化都得到发扬。
本次活动将尊重、继承民族非遗优秀文化和传承、弘扬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各民族群众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进一步筑牢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根基,有利提升了民族团结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少参与者表示“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从中收获了很多。
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赵欣悦谈到:“通过本次活动,我感受到了民族非遗的魅力,但也同时意识到了非遗宣传面有待扩大。在未来,希望我们青年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宣传民族非遗,让民族文化走出去。”
2017年10月18日,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非遗传承与民族团结之间离不开沟通,交流,融合。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了浓厚民族团结氛围,扎实凝聚了民族团结向心力。让非遗焕发光彩,让民族更加团结,这正是当代青年职责所在,义务所在。如刚开始实践时学校对团队成员的嘱托:“为人民奉献,与祖国同行。”新时代中华儿女要将非遗蕴含的民族情怀宣传出去,增强民族认同感,将各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
宣传非遗文化,践行民族团结,青年学子始终在路上。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