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在徽县南部的大山中的虞关乡,农民正抓紧时间播种各类作物,也种下一年收获的希望。
布谷声声劝早耕,春锄扑扑趁初晴。虞关乡由于地缘因素,这里的春天要比其他乡镇来得早,而然受疫情影响,春耕却相较往年有所延迟。
在特殊时期,虞关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虞关乡党委,主动转变思路,调整工作方法,充分发挥战“疫”关头“十户联防”、党员先锋队、民兵突击队等机制,助力群众开展春耕生产,为全乡疫情防控和复耕复产双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疫情关头,徽县虞关乡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成党员先锋队、民兵突击队,筑牢省界、县域桥头堡,积极推行疫情防控网格化“十户联防”机制,将隐形卡点前移到家门口,有效加强了基层社(组)网格管理,共建立联户网格532个,切实做到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无缝隙、不漏户、不漏人。
虞关乡山关村是徽县最南部的村落,远远的望去田地里一面党旗迎风招展。连日来,徽县虞关乡山关村村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充分发挥战“疫”期间“十户联防”机制作用,组织群众互帮互助,一边忙着开展疫情防控,一边抢抓晴好天气,在山林中开展中药材种植。
“从这儿把天麻种子放在菌棒中间,然后盖上青杠树叶,再盖上土,明年就又能挖天麻了。”2月26日,在虞关乡山关村的林下天麻种植基地,虞关乡武装部长陈永恒正在指导贫困户种植天麻,按照他的示范,几个村民仔细摆放天麻种子,码放菌棒,双手覆盖树叶……一切井井有条。
而在另一边户主郭新林和妻子正在精心挑选天麻种子,他们用双手一个个仔细检查后,将这些带有泥土芳香的“宝贝疙瘩”一块块整齐的摆放在框里,等待其他人来种植,这一框框“宝贝疙瘩”承载了他们一家的希望。
田间地头分散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有的忙着播种,有的在摆放菌棒,一切都显得那么仅仅有条,这些人都是郭新林的邻居。
“大家都是好邻居,你帮我,我帮你,齐心协力种天麻,秋后家家都收个金娃娃!”正在帮着翻土的村民张志华幽默地说。
“其实同劳动是增进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最好方式,大家一起干活,有说有笑,就算两家人有过小矛盾,在这种氛围中也能让他们慢慢缓和,最后握手言和。”陈永恒介绍说,“我们把十户联防转变为十户互助,大家在一起干活激情更高,速度更快,最主要的是按照地理因素,合理安排种植先后顺序,阳山先种,阴山稍微迟点,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不误农时,也不影响中药材生长。”
俗话说,靠山吃山。山关村平均海拔1200米,是徽县最南边大山中的边远贫困村。近年来,山关村利用海拔高、气候湿润等特点,在村党支部引领下,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利用林下种植天麻、猪苓等中药材,喜获丰收。去年,山关村2019年山关村种植天麻6200窝(2平方米/窝),可实现销售收入27.9万元,同时带动每户贫困户务工增收1.2万元。
立春后,正是虞关乡重要的特色产业天麻栽种的关键时期,但受制于疫情防控,合作社招募不到工人,隔离家庭缺少劳力,面对农业生产周期短、任务重、时间紧的现状,部分群众陷入春耕生产窘境。
一切为了群众利益是党组织的根本原则。为了给群众排忧解难,虞关乡党委立足实际情况,再一次对战“疫”机制进行华丽“变身”,及时组织动员乡镇基干民兵和村社普通民兵62人,组建4支民兵突击队,让战“疫”民兵突击队变身为春耕生产突击队,帮助群众种植猪苓、天麻、马莲花等中药材,确保农户不因疫情而减产。
在虞关乡田间地头,迷彩军装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月26日,4支民兵突击队开赴山岔村大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一队在地里除草翻土,二队负责栽苗施肥……他们扛着锄头、背着背篓、开着三轮车、开启微耕机,他们干起农活都像拉练时那样训练有素,不到两天的时间,4支民兵突击队就完成了山岔村大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余窝天麻种植任务。
“真是太感谢党组织了!帮我们购买农资,还组织我们大家组成互助组,现在还组织民兵帮我们种植天麻。”合作社负责人宋波涛感激地说,“今后,我要尽最大的努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带动更多的农户也参与种植,我会无偿帮助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并帮他们销售中药材,我也要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
前来感谢的群众接踵而至,他们不仅为民兵突击队员送去了可口的饭菜和热水,还带去了自家的特色小吃,群众用自己最朴实的行动表达着对民兵的感谢,彰显着新时代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民兵突击队队长王铎说:“在疫情防控的特殊阶段,民兵是应急应战、疫情防控的战斗队,也是脱贫攻坚、复工复产的突击队,我们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军民一家,共克时艰。”
虞关乡党委书记王娟表示,只有经历过战“疫”考验的机制才是最优机制,能够经受战“疫”洗礼的队伍才是钢铁队伍。在此次战“疫”中,我们的机制和队伍得到了检验,今后,我们将继续践行初心和使命,发挥机制优势,在脱贫攻坚等一系列工作中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通讯员 贾寒峰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