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通上了水泥路、户户用上了动力电、群众喝上了自来水、家家住上了安全房......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身处在秦巴特困片区陇南武都的贫困群众来说,是看得见、也摸得着的幸福。
基础设施建设是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也是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自全面打响脱贫攻坚决胜战以来,武都区紧紧围绕“3+1”冲刺清零目标,瞄准脱贫攻坚发力点,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多措并举,重点推进贫困村和非贫困村道路交通、安全饮水、安全住房、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补齐短板弱项,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畅通路网 “村村通”基本全覆盖
“以前,这里道路主要以土路、砂砾石为主,晴天扬尘,雨天路滑,农产品也运不出去。自从铺通了水泥路,大家出行方便多了。”龙坝乡张庄村村民龙艳红说。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张庄村群众眼中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条条村级道路被疏通,通村道路硬化亮化了,水泥铺筑的乡间小路平整洁浄,道路两侧的竹篱笆里绿树成荫。
近年来,武都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了基础设施补短板资金项目库,统筹调度扶贫项目资金,全力推进村组道路硬化工程,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也补齐了公共服务的短板。一项项村组道路建设项目的完工,不仅增强了美丽乡村的自我发展动能,也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区有条件的682个建制村基本实现了通畅目标,村组道路的硬环境得到了大力的提升。
告别吃水难 安全饮水全覆盖
“去年九月,这自来水就免费接到我们厨房了,水池也是免费帮我们安装好的,现在淘菜洗碗的也方便多了。”外纳镇甘山村李家湾社村民张进明拧开水龙头,干净的自来水便哗哗的流了出来。
为了解决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地区人口安全饮水、牲畜饮水及灌溉用水问题,武都区按照拾遗补缺、冲刺清零专项行动有关要求,组织专业人员逐村逐户重新对水源无保障、水质不达标、供水不稳定等问题和冬季供水问题进行了认真摸排,全面掌握了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底数。2019年全区规划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共涉及36个乡镇(街道)、340个村(社区),5.36万户21.83万人,彻底解决了群众应急用水和季节性缺水问题,安全饮水全面实现清零目标。
危房改造 让百姓实现安居梦
“区上的精准扶贫政策好啊,花不了太多的钱,我们危房改造户还能住上安全房屋,家里再也不用为住房发愁了。”黄坪镇崔家村的杨高儿被晒得发黑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2019年,武都区共实施危房改造787户,从去年三月份开始,住建部门抽调了100名技术人员,对全区所有农村住房进行了全面鉴定,对12.6万户农户住房出具了《住房安全等级认定表》,对其中的2.54万户四类重点对象住房出具了《安全住房认定达标书》,张贴住房安全等级标识牌21.1万张,悬挂2017年至2019年农村危房改造标识牌3369户。与此同时,武都区还对核查出的1139户存量危房由区上列入住房安全提升项目统筹资金组织实施,危房改造项目现已全部竣工。
为了彻底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现实困局,武都区全面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十三五”期间,全区规划易地扶贫搬迁3914户1654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855户8148人,非建档立卡户2059户8400人,涉及18个乡镇80个村135个社。总投资10.72亿元的25个新建集中安置点的群众都已搬进了新房,“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小康愿景,正伴随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在广袤的田野上升腾起崭新的希望。
电网改造 照亮脱贫攻坚路
武都区抢抓国家“十三五”新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重大机遇,以提高贫困地区供电保障能力和供电质量、打脱贫攻坚战为目标,聚焦贫困村,统筹电网资源,精准管控电网建设,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如期脱贫提供有力支撑和基础保障。
苜蓿榃村是隆兴镇的一个贫困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随着电网提升改造工程的全面启动,武都区隆兴供电所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管理的前提下,正排工序、倒排工期,加班加点,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在去年8月份完成了该村的农村电网改造,全村高低压导线实现了全部绝缘化,户表改造智能化,实现远程APP缴费,极大的方便了群众。
2019年,全区配农网改造工程共投资1.57亿元,工程涉及23个乡镇、417个行政村、33个项目包、611个单体工程,新建改造10kv及以下线路497.29公里,新建改造配变623台,总容量113.5兆伏安,户均容量达到2.15千伏安。
近年来,武都区强化规划引领、投入保障和目标导向,使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各项短板明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整体上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农民群众的脱贫之路将会越走越稳,农村地区的发展后劲将会越来越足。(通讯员 张虎伟)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