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武都山水田园城市规划图,面积大小不等的20座公园,星罗棋布地分布在武都区:以植物景观为主题的吉石坝植物生态观光园、以陇南“历史人文”为主题的钟楼公园、以家庭一站式游乐为主题的滨江生态湿地公园……生活在武都,你能见到各种高颜值的公园。不少市民发出感慨,这几年武都四季皆景,整座城市如同花园一般美丽。
公园伴随城市发展: 刷新颜值,提升气质
推窗见景,开门见绿,出门入园,长久以来一直是武都人民对宜居生活的美好向往,如今已变成武都人的现实享受。滨江生态湿地公园、钟楼公园、吉石坝植物生态观光园、汉王高速出口游园、江南河滩地公园…,让城区形成了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春的景象。
“去公园走走”已经成为武都市民的常用语。 吃过早饭,滨河新城小区居民杜涛和邻居相邀一起到附近的湿地公园健身。今年64岁的杜涛是土生土长的武都人,他告诉记者:“以前想要去公园,选择性太少,如今不一样了,短短几年时间,武都就先后建起了多个公园,后脚才出家门,前脚就到了公园。
滨江湿地公园,毫无疑问是武都最热门的新晋网红地,因为此地不仅能看景,还能涨知识。湿地园以科普性和专业性为基础,注重地带园林景观与市民参与,以园艺、科普、保育、科研为主要功能,打造兼具城市公园功能的新型现代专业植物园。滨江湿地公园共有民俗文体园、百花迎春园、热带风情园、5﹒12纪念园、油橄榄示范园、五红叶傲霜园六个园区,总体体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的景观美。
武都区常住和流动人口有30多万人,整个城市呈现“两山夹一河”的地形,城区空间狭小,土地资源稀缺,过去没有一个像样的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武都区将目光投向了城市的边角地、边缘地,因地制宜,利用城区的边角及零碎地带,打造了滨江生态景观长廊,与白龙江沿线的公园连成一片,这样不仅解决了用地资源紧张的问题,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如今,滨江生态景观长廊已成为穿越武都市区的一条绿色生态带,全长10多公里纵贯武都城区,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为武都佩戴上一串美丽的绿色项链。
小游园遍地开花: 开窗见绿,出门见园
城在园中,园在城里。住在龙吟水郡的刘女士在微信里这样形容她的一天:清晨,伴着鸟儿啼鸣,感受人们晨练迸发的勃勃生机;午后,公园休憩,捧书阅读,生活气度随之从容;傍晚,沿河漫步,享自然之惬意。她这种“出则繁华,入能宁静”的美好感受,来自于家附近的江南公园,园内设环翠阁、远香亭、涵青亭、等12 个休息亭台,其中环翠阁、远香亭、涵青亭及问泉阁通过连廊形成围合空间,东北角设计一大型假山,与夕照亭相对,形成市民活动空间,河岸种植水生植物,结合湖石搭配,自然美观。满足了市民的娱乐、健身、休闲等多样化需求,提升市民和外来旅游者的环境获得感。
绿色福利 纷至沓来
居住在钟楼滩的市民,也有就近的好去处。钟楼公园风格定位既具传统园林韵味、又展现代景观特质,外型上力求与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格相符,使参观者能够充分了解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规划形式和历史文化背景,充分留存历史文化记忆,公园主入口广场以人文始祖伏羲雕塑为中心,向市民讲述历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城市名片 魅力绽放
对于武都人来说,公园不仅仅只是一个公园,还处处体现出“公园+”理念。如滨江生态景观长廊的油橄榄示范园区、512主题纪念公园文化墙、独具设计的景观小品……通过在公园中融入陇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记忆、文化宣传活动、植物科普宣传等,不断丰富市民的文化体验。
小游园“朵朵开”,大公园“更俊俏”。近年来,武都区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和“大游园提升城市形象、小游园方便群众生活”的要求,因地制宜建设小游园和街头公园绿地,打造15分钟生态休闲圈,为市民营造便捷、舒适、优美的公共绿色活动空间。花园城市建设成效初显,公园体系日臻完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7平方米,城区街道树冠覆盖率均达到22%,广大市民对生态环境和生活品质的美好期待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一个个四季有绿、功能齐全的小游园在武都遍地开花,既满足了人们健身、休闲、娱乐、改善人居环境等多重民生需求,也成为提升城市品位和生态景观、建设幸福宜居现代化城市的生动注脚。(通讯员 王雯)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