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在线礼县讯 陇南市礼县王坝镇的汪山村,是一个不到20户人家的小村子。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遗存着一个非常独特的手工泥塑艺术,泥塑产品都是小孩玩具,有财神,有活泼可爱的马、鸡、兔子、狮子,有憨态可掬的胖娃、声音响亮的口哨等。在汪山村,家家户户不分男女老少都会做。过去,这项制作工艺曾是汪山村主要的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在礼县境内,唯有汪山村人掌握着这门泥塑的制作工艺,而且至今已传承了五六代人。
汪山村的泥塑之所以传承了几代人,源于该村大沟口东边的一种黄黏土,这种土黏性强、质地细,泥干后质地很硬,家家户户做泥塑都要从大沟口边取土。土取回来,砸成小块,用水浸泡两三天,放少许麻纸后搅拌均匀以增强黏性,从而做成泥塑的备料。将模型放在火盆边烤热,将和好的泥取少许,用手搓成泥条,有些按需拍成泥片,将泥条或泥片压在模型里,用力压实,将模子平面上突出来的泥条用竹片刮掉,手指蘸水抹平,再放在火盆边微烤。
待塑片与原模子有裂缝时取出,再用大毛笔将猪蹄汤调制的白粉涂刷均匀,然后在晾干的泥塑品上涂上黄色颜料,在已粉过和黄过的泥塑品上刻画眉毛、眼睛等,最后按需涂上用鸡蛋清调制的不同颜色。这样,一件传承几百年的纯手工泥塑工艺品即呈现在世人眼前。
上世纪60年代以前,汪山村泥塑市场前景很好,特别是在每年正月至四月期间,销售非常好。村上至少每家有一人或两人背上泥塑产品前往周边乡镇,以及武都、宕昌去卖,一箱子泥塑产品能卖七八十元,收入极其可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方便了,城乡交流增多了,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也多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很快,加之工厂化制作生产的儿童玩具铺天盖地,且工艺精细、款式繁多、价格低廉,深受小孩子喜欢。相比之下,汪山村的泥塑玩具就逊色了许多,致使这一风靡百年的民俗文化产品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仍有一部分爱好泥塑的村民继续传承着这一传统手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的兴起,这一曾经造福全村几代人的传统工艺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当地的一些手艺人重新捡拾起濒临失传的民俗文化遗产,期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增添一抹亮色。
(图/文 白杨)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