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在线礼县讯(通讯员:杨建强)初夏时节,走进礼县雷王乡,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优美和谐的田园画卷: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尽收眼底,绿莹莹的麦田长势喜人,集中连片的旱作农业纵横交织,千亩花椒产业园丰收在望,当地群众辛勤耕耘的身影随处可见……
今年来,雷王乡党委、政府以“两山”基地创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全市“三城五地”建设为重要抓手,以撂荒地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为契机,按照高山生态、低山经济、马铃薯油菜种植全面覆盖、边缘地域带养殖的特色产业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花椒、马铃薯、玉米、中药材等产业,按照“一支部一主题、一支部一特色”发展思路,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工作模式,引领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发展地皮经济 建设绿色银行
走进桦林村集中连片的栽植的花椒园,放眼望去,一排排精心修建的花椒树整齐划一,排列有序。椒农们每天都穿梭在椒园里,锄草、施肥、喷洒农药,用勤劳的汗水储蓄着自家的“绿色银行”。
“发展花椒种植,离不开科学化种植和管理技术。我是较早在村上集中连片栽植花椒的,那时候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将先进的技术引进到村上,带到自家的椒园,花椒产量的提高和经济收入的倍增,激发了全村群众发展花椒产业的热情,当前,规模化种植和科学化管理在当地蔚然成风,全村花椒收入高达10万元的农户比比皆是,群众发展花椒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经济收入也在逐年攀升。”提起全村花椒产业的发展渊源,70岁的老党员陈润泽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桦林村以盛产花椒而远近闻名,当该村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独特的气候环境使这里种植的花椒以其果型大、颜色红、香味浓而备受市场青睐。为了进一步壮大产业结构,扩大种植规模,乡党委、政府对当地通过千亩特色花椒产业示范园进行规划打造,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技能培训力度,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种植管护技能。
整治撂荒土地 盘活沉睡资源
眼下,赵家、龙潭等村集中连片种植的数百亩地膜玉米和马铃薯在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犹如条条巨龙,波光粼粼,蜿蜒盘旋,蔚为壮观,撂荒地治理让全乡的沉睡已久的良田再次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
今春以来,雷王乡把撂荒地整治作为守住粮食底线的头等大事来抓,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整治形势,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复耕计划和整改措施,抢抓春耕“黄金期”,引导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统一承包,开荒种植,自行复耕、委托代耕等方式对撂荒耕地进行整治,这一举措,不仅盘活了当地沉睡多年的土地资源,而且还为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务工提供了便利,实现了土地收益和群众增收的双赢。
坐落在龙潭村的礼县旺龙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以种植、收购、加工马铃薯为主的龙头企业,该合作社生产加工的纯手工“龙山粉条”备受市场青睐。“今年我们合作社抢抓撂荒地整治的机遇,流转全村无劳动力耕种撂荒土地120余亩,在以往的基础上扩大了种植面积,让更多的群众实现了就地就近务工。”谈起合作社发展前景,正在马铃薯种植基地带领群众放苗施肥的合作社负责人宋必武对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了自信和期盼。
优化人居环境 打造美丽乡村
雷王乡中华村是全县易地搬迁安置点,也是全县高标准建设的美丽新村。村内环境整洁,景色秀美,直抵村民家门口的村道便捷且四通八达,家家户户庭院清幽,绿树红花环绕让人真切感受到这个恬静舒适的美丽宜居乡村。
“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是一项刻不容缓、常抓不懈的工作任务,需要迅速行动起来,通过系统性和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让环境整治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在乡党委书记武亚峰看来,乡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
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全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雷王乡采取多项措施,在全乡上下掀起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新高潮。今年,乡党委、政府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模式,围绕重点区域、主干道沿线的环境卫生,精心组织,集中力量清理柴草垛、路边垃圾堆、河道垃圾杂物等,及时处理建筑垃圾,加强建筑渣土管理,杜绝乱倾倒行为。同时,建立完善乡村环境卫生综合考评机制,使日常保洁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同时,成立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督导组,实行“日检查、周通报、月排名”制度,定期对各村的治理状况进行详细检查,对照重点任务、问题台账,逐一进行销号,对行动不力、效果不明显的村给予通报批评,确保治理取得实效。
此外,雷王乡还持续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积极举办“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通过评比,大力挖掘培育典型,弘扬社会新风尚,不断提高群众文明素养。
通联:礼县融媒体中心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