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在线武都讯(通讯员:田倩)站在浩浩荡荡的时代潮头回望,脱贫攻坚实现历史性全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成就令人振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催人奋进。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武都正大踏步迈向现代化建设新未来。
时逢春夏之交,蒲池乡王家坪村枝繁叶茂的车厘子地里,老百姓们正忙着采收车厘子,试种的300余亩车厘子已迎来丰收。
马街镇下南山万亩花椒基地、柳家坡村,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尽是花椒树,这是乡亲们家门口的“绿色银行”。预计7月底8月初,便能进入采摘期。
白龙江两岸,带着群众走向致富希望的橄榄树在绵延30多公里的山坡上纵情生长。
……五月的陇原大地,阳光普照,雨水充沛,万物蓬勃。一幅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多措并举防返贫 动态监测筑屏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个新起点就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前几年我们这个地方是个半干旱地区,比较贫困。这几年通过政府引导我们种植油橄榄和花椒,我们的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家每户都盖上了新房子,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潘建平说道。
老潘家的脱贫致富是贺家坪村发展的缩影,更是武都区完成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缩影。为了持续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武都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精准发力,确保“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不反弹、返贫致贫风险点及时消除,通过监督指导、精准帮扶、资源统筹,把各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今年以来,枫相乡以国家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紧盯三类户等重点人群,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我们将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壮大茶叶、肉兔养殖、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培育多元化产业布局,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武都区枫相乡党委书记杨磊说道。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尤需多措并举、不弃微末、久久为功。武都区各乡镇(街道)按照“六必访”“六义查”“七必消”要求,全面排查因灾因病等重点人群,及时识别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及时全部纳入监测范围。通过“武都区防止返贫监测快速响应小程序”,采取线上不见面审批“码上办”方式,及时向帮扶部门推送监测户返贫致贫风险和帮扶需求,努力构建防止返贫致贫的“铜墙铁壁”
据了解,全区监测对象累计达到 3762 户 13702人,累计风险消除 2611 户 9759人,“防返贫专项资金”资助未消除风险监测户 25户 39.58万元。
产业发展断穷根 精准发力铺富路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发展,既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也是促农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武都不仅在“拔穷根”上下功夫,更在“谋长远”上持续发力,推动农业提质发展。近年来,武都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发展模式,全力推进农业向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坚持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提质增效”,推动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的产业发展格局。
“五凤山下石家庄,一年四季瓜果香,樱桃红了人不认,一年唯有此时忙”是石家庄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据了解,城关镇石家庄樱桃种植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石家庄樱桃园是武都区双石园特色品牌建设工程的特色鲜果园之一,种植面积达2000亩。近年来,武都区城关镇以“樱”为媒,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努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培育发展“康养休闲+采摘体验”等新兴业态助农增收,樱桃已成为群众增收的“致富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武都区积极探索致富带头人带动、抱团经营等利益联结机制,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贫困群众产业扶持政策和增收措施全覆盖。
黄坪镇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中药材、花椒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林缘山区地理优势,种植贯叶连翘2500亩,发展白芪3120亩、花椒1860亩,种植奶花芸豆80余亩,建立了“村村有致富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的产业帮扶机制。
“产业有了发展,群众增收有了门路,做大产业蛋糕,农村、农业、农民才会越来越有奔头。”黄坪镇党委书记李国庆说。
稳定增收有保障 幸福饭碗端得稳
就业事关百姓生计、饭碗,是最大的民生。
在石门镇白杨村耐特服饰陇南生产基地的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一台台缝纫机不停转动,布匹在工人灵巧的手中,经过缝合整理,成了一件件校服、工作服。
“不出门就有活干,勤快劳动把钱赚。”群众冶巧说。耐特服饰陇南生产基地现有的工人都是附近村里的村民,因为要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在耐特,她们经过专业培训并正式签订用工协议,平均工资达到3000元/月。“工资都是按月发放的,收入很稳定,还有师傅耐心教手艺。”
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群众能否稳定增收才是关键。武都区依托优势特色产业,推动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优先吸纳脱贫人口就业,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提高以工代赈项目劳务报酬占比,全面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的基础上,通过精准掌握群众就业情况,结合群众就业意愿,在多个平台发布就业信息,引导脱贫人口外出务工,实现持续创收增收。据悉,2022年武都区计划劳务输转 13.5万人,涉及 39个乡镇(街道)。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面向未来,武都将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同心协力、攻坚克难,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接续赶赴时代大考,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的精彩篇章。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