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在线武都讯(通讯员:侯小勇)武都,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长江流域嘉陵江中游,奔腾不息的白龙江穿城而过,让武都有了钟灵毓秀豪迈之气。党的十八大以来,武都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紧紧围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市党代会提出的打造“三城五地”发展目标,以“一枢纽两基地两中心”为统揽,立足资源优势,绘就了一副产业兴、乡村美、生态优的美丽武都新画卷。
以“美”如画
“在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的理念就是不大拆大建,在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打造小景点、小花园。通过近一年的建设,我们村变得越来越美丽了,群众的幸福感也越来越高了”提到村里的变化,鱼龙镇观音坝村党支部书记本海军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咱农村的厕所也和城里一样了,干净卫生。”“是呀,自从家里厕所改造之后,就算是夏天也没有臭味了,舒心多了。”提起村里的厕所改造,柏林镇浩家沟村的村民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以前的浩家沟村,许多村民家中甚至连独立的旱厕都没有,只能去公用旱厕,很不卫生,也使得乡村环境面貌很差。小厕所关系大民生,小空间展示大文明。武都区把“厕所革命”作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有序推进、整体提升、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思路,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厕所革命”,不断补齐城乡环境短板,提升群众幸福感。
要致富,先修路。武都山大沟深,许多村庄位于大山深处,交通瓶颈一度成为群众致贫和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武都区把发展交通事业放在重中之重,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对口帮扶、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政策机遇,硬化通村道路、兴修产业路,不断改善基层群众出行条件,托起百姓“致富梦”。“以前我们种庄稼半夜起来就得往地里走,运送农具和物资全靠人背畜驮,吃的苦受的罪想起来都心酸。现在党的政策好,道路都给我们修到山顶去了,三轮车一开,随时就能上山下山,太方便了。”提起产业路,马街镇上板桥村村民李得祥激动不已。
如今的武都,道路通畅、鲜花绽放、乡风文明,走进武都彷佛走入了一幅恬静安详的田园山水画。
点“绿”成金
初夏时节,走进武都裕河,映入眼帘的是充满生机的绿。这里曾是茶马客商来回驻足的一个小镇,地处陕、甘、川三省及秦岭山系与岷山山系的交汇地带、风光秀美、气候温润、盛产茶叶,被称为“裕河秘境小镇”“天然氧吧”。
以前,裕河镇因山高路远,与外界往来不便。2015年,随着五阳路的全线贯通,城镇之间距离缩短,不仅将裕河融入了陇南和陕甘川大旅游圈,更让当地的群众端起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
“每年清明前后是裕河春茶最好的季采季节,以前没有销路,采茶都是自己喝,现在游客多了,我们裕河茶叶的知名度也上去了,我一年卖四五十斤干茶,就能收入两三万元,比原来种粮食划算多了。”茶叶种植户潘发有说道。
从“增绿量”到“增颜值”,从“护生态”到“谋致富”,武都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为引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与“绿”为邻
抬头能见蓝天白云,低头能观碧水清波,不仅是一座城市环境质量的直接表现,更是一座城市生态宜居的重要衡量标准。
让大地染绿,让森林进城,让美景入目。俯瞰整个武都,20座公园星罗棋布:以植物景观为主题的吉石坝植物生态观光园、以陇南“历史人文”为主题的钟楼公园、以家庭一站式游乐为主题的滨江生态湿地公园……因地制宜的园林景观,不留痕迹地将绿色融入与群众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武都的绿化比以前好多了,各种各样的花随处可见,空气也比以清新了。从小区单元门口出来,有各种各样的凉亭、小花园,我们现在都特别喜欢下楼散散步,跟邻居聊聊天。”市民韩玉梅笑呵呵的说到。
从城市“双修”到美丽城市建设,变得不仅仅是市容市貌,更是老百姓的精神面貌。每当夜幕降临,漫步于长江大道,温婉典雅的白龙江廊桥、色彩绚烂的锦鲤桥,美得令人心醉。在湿地公园,大人们跳着广场舞,小孩儿们在一旁嬉戏打闹,音乐灯光相伴,一副热闹绚丽的夜景图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据统计,截至目前,武都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达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7平方米,“去公园走走”已经成为武都市民的常用语,一个城市园林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武都正在白龙江畔静静绽放。
高低错落的楼群,充满着现代化新兴城市的气息;纵横交错的路网,如血脉贯通,构筑起城市的筋骨;“开窗见绿、推门见园”的城市环境,让市民对这座城市的感情与日俱增;人潮、车涌、物流,无限放大的“磁效应”将不断刷新武都——这座活力之城的历史纪录。
未来,一个兼具西北之雄浑、江南之秀美、陇蜀之包容的,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生态武都将以更加美好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