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在线两当讯(通讯员:张云霞)23人的核酸检测队伍、3000份标本、3万人次的核酸样本日检测量、每天奋战到凌晨……这是两当县疾控中心检验师冯涛在甘南州的抗疫节奏。
作为一名核酸检验师,他是病毒的“狙击手”,是“缉毒员”,虽然没有直面患者,却与病毒正面交锋,危险程度堪比“刀尖上行走”。
(图为冯涛在实验室工作 两当县疾控中心供图)
要避免被感染,必须全副武装,做好三级生物安全防护。穿戴好防护服、护目镜、N95口罩、双层防护手套,在密不透风的实验室内,冯涛将自己“钉”在了岗位上,每天与病毒“共舞”、近身搏斗,同时间赛跑。样本接收、排号、核酸提取、荧光扩增、结果反馈、实验室消杀、医疗废物处置……只想“快一点,再快一点!”早一分钟检验,就能快一分钟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
眼睛被雾气蒙住,等一会儿再继续操作;颈椎疼得受不了时,转转脖子继续坚持;二三十度的天气,防护服里汗如雨下,自嘲当做减肥……
然后这些,在冯涛眼里,都不算什么,让他难受至极的,是去甘南之后第一次执行任务时,“憋尿憋到怀疑人生”的尴尬。因为多喝了一杯水,在实验室足足待了4小时,中途没有上厕所——因为舍不得多用一套防护服。那天冯涛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尿不湿穿上。
他说:“尿不湿”穿在了里面,但我依旧是超人!
如果说检验师是“狙击手”,那么流调队员就是“侦察兵”,就是“福尔摩斯”。
距甘南100公里外的临夏,冯宇馨正在一边核实、查验、追踪、调查,还原事件的过程,一边参与开展病例、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一般接触者、重点人群的判定,划定污染区域,指导开展疫情管控措施、场所消杀。
(图左一为冯宇馨 两当县疾控中心供图)
“作为传染病防控的关键环节,流调相当于‘破案’,漏掉任何一个人、一段行程,就等于埋下一颗疫情暴发的‘定时炸弹’。所以我们必须耐心细致、抽丝剥茧,用最快的速度精准地拨开迷雾,找出真相。”冯宇馨这样形容流调工作。
疫情防控,从来都是与时间的竞速,而流调工作,更是!
2小时内到达现场,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核心信息调查,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以及感染者居住场所、工作场所、行动轨迹、家庭成员关系等具体情况调查……
“我们必须抓住应急处置黄金24小时,高效精准开展流调,以最快速度找到风险点。这是我们的工作,也是使命!”冯宇馨说。
一个接一个的电话打出去,说得口干舌燥,来不及喝一口水;一个又一个的监控调出来,看得头晕眼花,不放过一处蛛丝马迹;面对错综复杂的人员轨迹,哪些是密接,哪些是次密接,哪些可能有风险,他们反复推演、研判……常常一个对象的流调,就需要花费他们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的时间,记录满满当当好几页纸。当被问及身体是否吃得消时,冯宇馨在电话中呵呵笑道:“还扛得住,毕竟年轻嘛。”
没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与疫情的较量,不见硝烟,不闻枪鸣,但有生与死的真切考验。闻令而动,逆行出征,两当疾控人千里驰援甘南、临夏,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言。
记得有人写过这样一首词:
一千万百姓遭难,百余里电掣支援。
披甲再征战。
白日一线流调,夜晚点灯溯源。
着银甲详询轨迹,脱战袍分析信息。
斩魔在朝夕。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