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市州快报 > 陇南市

大山深处的希望之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礼县兴建希望小学综述

时间:2022-08-27 16:09:55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赵小春点击:

中国甘肃在线礼县讯 如果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定点帮扶礼县28年的有效途径比喻为一条漫长的开拓奋进长路,那么,其中每一程都照耀着党的光辉,它承载着党的恩情,讲述着党的惠民政策的感召和推动力量。

如果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定点帮扶礼县28年来对山区农民进行智慧赋能所取得的成果比喻为一首激越豪迈的时代交响乐,那么,他们采取多措并举集资办学献爱心,致力于构建人文关怀的长效机制的有益探索,堪称是大浪淘沙引吭高唱几代人梦想的急促奏曲。

如果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定点帮扶礼县28年的实践形容成一部生动鲜活的历史长剧,那么,他们在礼县深度贫困山区一年建一所希望小学的善行义举,无疑是水调歌头开千百年先河的伟大创举。

如果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定点帮扶礼县取得的辉煌成就比喻为一部脱贫攻坚跨世纪的鸿篇巨制,那么,其中每一个浓墨重彩的章节,都写满帮扶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服务老百姓的深切情感,彰显着他们的生机活力与坚定信念!

山水无语自放歌  阳光有情暖校园

每当晨曦初露,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西汉水沿岸一座座崭新的希望小学冉冉升起,琅琅的读书声从充满生机的校园里传来,我们仿佛看见告别贫困的山乡前程似锦的明天,犹如听到兰仓儿女迈向乡村振兴的豪迈脚步声……

1995年阳春3月,党中央针对我国西部秦巴山区的贫困现状,作出了由国家机关对贫困县进行定点帮扶的重要决策,它犹如惠及广大贫困地区的阳光雨露,定点帮扶干部把党中央对贫困群众的亲切关怀直接送到边远山区贫困乡村的千家万户。与此同时,让“三点一线”式的青年干部在脱贫攻坚战的考场上摸爬滚打,在祖国西部的崇山峻岭间书写人生的另一段精彩篇章。

对于选派到被列为国家深度贫困县开展定点帮扶的优秀青年干部来说,在这段时光中经历的大事小事,早已成为他们生命的转折点,也成为他们铭记使命担当和奋斗历程的良好开端。

初来乍到,他们顾不上调整时空转换造成的纹乱思绪,也来不及休整长途奔波的疲惫,便急不可待地驱车赶往偏远贫困的礼县下四区进行走访调研。他们感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是无比神圣的,自己执行的扶贫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因此,生活不能没有豪情,人生更不能没有豪情,因为没有豪情的世界会使本应站立的一切全部倒地爬伏。

然而,调研的结果是,全县贫困村十路九不通,有路路难行。他们所到之处,耳闻目睹最多的是山村小学的破房子、土台子、泥孩子。于是,他们首先详细了解了当地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这组数字使他们的心情非常沉重——

陇南地区250万人口,青壮年文盲竞占27万人。

全区失学和面临失学的儿童2万多人,其中礼县有2000多人,绝大多数是因家庭贫困所致。

全县49万人口,至今仍有14.25万贫困群众生活在渴线以下,有的家庭全部家产不到300元,还比不上一条香烟的价值。从这些身无长物的农民家里,可以看出当地群众的困难程度。

全县人均产粮仅200公斤,人均收入不足200元,每年需国家调配逾千万公斤救济粮,下拔逾千万元扶贫款。

这是一串多么令人揪心的数字啊!

不容置疑,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举措施以来,陇南山区的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经济落后和沉重的人口负担,一些偏远贫困山区的教育发展却仍然举步艰难。在大山深处,那些破烂不堪、缺门少窗,冬不遮风、夏不蔽雨的破旧校舍,那些残缺不全,一挪动便吱吱呀呀作响的课桌凳,我们的孩子和老师就是这样危危可芨的陋室里上课读书!

位于西汉水下游的江口乡茨坝村,那乱石密布的河滩上,有一座始建于五十的代初期的破旧戏楼。该村小学一至三年级共70多名学生,全部都拥挤在这个不足30平方米的土台子上,3个学生挤占一张长条桌凳。老师上课时,不得不让一个年级的学生面朝东,另一个年级的学生面朝西。

位于县城西南100公里之外的白河片贫困山区5个乡镇的58所中、小学,每个教师每学期仅供给一瓶红蓝墨水,一盒粉笔,用完了自己的掏钱买。因此,许多讲桌上堆放着许多黄豆粒大小的粉笔头,谁也舍不得扔掉……

在湫山乡燕子河畔沟壑纵横的崎岖山路上,挂职县委副书记王建平一行与一位背着一大捆蚕豆的失学儿童小杏花邂逅相遇。据了解,这位年仅13岁的小女孩聪明伶俐,手足勤快,只因祖母年迈体弱,父亲积劳成疾,母亲离家出走,家里缺乏劳动力,生活艰难困苦而辍学。当同龄的伙伴偶尔还在父母面前撒娇时,她稚嫩的肩膀便承担起一家3口不堪重负的生活压力。

在希望的曙光照耀不到的深山峡谷中,几乎随处可见东倒西歪的学校危房。有的教室四面透风,学生们上课用的桌子直接就是两个土墩子上架一块七翅八歪的木板条,七八个学生相拥在一起,有近千名学生因家里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即使是成绩优异考上大学的学生,由于筹备不够数千元的学费,便令人痛心他将入学通知书含泪作废而外出打工。阳坡乡白金村学生杨永素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北师范大学,只因交不起学费,不得不四处奔波,到亲戚朋友家去借钱。他跑遍十里八乡,十几天东拼西凑了400多元钱。身患重症的父亲不忍心拖累儿子,为减轻家人的负担,竟含泪悬梁自尽。多少寒门子弟,还有多少寒门子弟,因贫困而失去了改变命运的通道!

无数残酷的现实表明,深度贫困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绞杀了山里娃上学的梦想,也使山区腾飞的翅膀更加沉重。

这里犹如一块久旱干裂的土地,多少枯萎的幼苗在期待雨露甘霖的滋润,从祁山古战场到高处不胜寒的西秦岭山村,从默默流淌的西汉水畔到荒凉沉寂的三县梁乡关,大量儿童失学的严酷现实,使历届帮扶干部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本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初衷和爱心,再也无法忍受让那些求知若渴的目光继续暗淡。

集资办学献爱心  愁云烦雾被驱散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苟子还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一个社会是否健全、进步的标志,就是看每个人的潜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每个人是否有多元发展的可能。

认识礼县;只有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于是,在定点帮扶项目的诸多选题中,有一条颇具真知灼见的共识是自上而下全都认同的。那就是,向失学儿童献爱心,携手共建希望工程的活动在总局机关和礼县内外掀起了高潮。许多地方的爱心企业和知名人士,都自告奋勇地投身到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活动中来,几年来积极帮助2000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在捐资救助的人群中,有总局局长、党委书记,有机关干部、军人教师,有私人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还有港澳同胞。他们奉献一片爱心,使渴望已久的失学儿童终于盼来命运的转变,他们一个个重新背起书包,兴高采烈地走进校园。

教育是一项关注生命成长、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因此,总是向真向美向善的。对于每一个失学儿童的家长来说,孩子既是他们生活中的全部希望所在,又是一种精神寄托。

有多少失学儿童的家长流着眼泪,伴着疲劳和心酸,奏出一支又一支希望变失望的变奏!

是啊!只有人人机会平等,才有人人选择奋斗。

历届帮扶干部对礼县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的真切体验、感悟和思考是深刻的。他们心目中没有那种与已无关的居高临下的悲悯。贫困和闭塞的生活里可能产生纯净质朴的善意,可是贫穷和闭塞并不是现代文明的代名词。他们想通过更多的渠道,引起全社会关心和关注礼县教育整体促进与发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致力于破解制约全县教育事业提高到新水平的一系列难题,做出最有价值的贡献。

认识提高了行动就自觉。他们在贫困山区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与理想的诸多相悖和矛盾之间呼吁、呐喊,而且在探索实践中努力寻求期间最佳的纽带和途径,并为此经受了充满艰辛和曲折的体验与历练。通过一届接一届长期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在一定的空间和领域促进严酷的现实与预期理想的达成。

早春2月,北京的天气乍暖还寒。但在位于北京市海定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会议里,却充满异常热烈的气氛。

说来难以置信:礼县贫困山区基础设施的彻底改变,确实是从这个会场一片泣沥声中开始的。那是1999年新春佳节之前,局党委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如何将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定点帮扶任务与进一步搞好礼县的帮扶工作结合起来,使其更富有成效。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局扶贫领导小组组长、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王秦平,党委书记陈万民,办公室主任蒲长城、人劳司司长安国、计科司司长张德明,还有已经完成本年度在礼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的陈龙、任副县长的陈宝霖和任县扶贫办副主任的祁同星等。

一年来,我们把生命的激情全部注入礼县贫困山区的山波浪谷中,除了全力以赴地拼搏处,再没有别的途径可以获得成功!行武出身的陈龙快人快语。他一贯主张让一切善良的心相亲、相近。在历时一年的帮扶工作中,他带领陈宝霖和祁同星,从最偏远的贫困村开始,爬山越岭,日夜兼程,全县454个扶贫工作重点村中走了一村又一庄.他们用崎岖的山路磨砺自己的意志,用飞渡的风云充实自己有胸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优患意识,使他们在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方面不断升华。随后的日子里,他们原本平静的生活就变成一场战役……

就在这个会上,陈龙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提出许多有见地、有思想、有气魄的建言献策。但是,当他汇报到礼县偏远乡村山大沟深,坡地荒芜,破屋漏天,病饿的老人,赤身的娃娃,衣衫破烂的青年,人们吃饭难,饮水难,走路难,求医难,上学难,找对象更难的贫困现状时,仍不免有些负疚和惭愧,热泪便夺眶而出。蓦然想起那些衣襟褴褛的失学儿童,不觉低声抽泣哽咽。

顿时,参加会议的人都被他的真诚、执着和热情所感染,热泪扑簌簌地滚落下来……

泪,是清醒剂,是驱力。然而,哭只是感动,干才是行动。就在这动情、歉疚的浓重气氛中,大家纷纷表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一定要使救助失学儿童的工作迅速开展起来,更加扎实有效进行下去。局党委还将礼县深度贫困山区的286名特困失学学生编成花名册,给局里每个救助干部职工确定了具体帮扶对象,广泛开展一救一一救多活动。与此同时,还要求承担救助义务的干部职工和被救助者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救助。要求局属各单位千方百计抽出物力财力,尽快资助急需者。

在礼县农村,市场经济的突然降临,让祖祖辈辈生存在这片贫瘠土地上的人们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文化准备,无暇也无力去做其它可供想象的人生筹划。但对供应子女上学长知识改变命运却毫不吝啬。毕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千百年亘古不变和压倒一切融入进化基因而世人相传的头等大事。这大山深处穷乡僻壤将来的命运如何,主动权不就掌握在他们的手中吗?

然而,只因贫困,希望把他们抛到空中,失望又把他们扔到谷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长周期性决定了局领导持续关注礼县贫困山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长远目标,驱使他们想法设法要去发掘大山深处的智慧之泉,要去打开山里孩子心灵的窗户。

时间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从北京远道而来的挂职县委副书记唐会生、副县长赵明和县扶贫办副主任赵彦修经过一天一夜的长途颠簸,顾不上休息片刻,第二天早晨便风尘仆仆地去参加县上召开的三级干部大会。会上,他们认真听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切实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治穷先治愚的讲话,强烈地感受到远山在呼唤!

面对全县上下如火如荼的集资办学的热潮,只是简单地顺应还不行,而是需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高度自觉的反思精神,冷静思考积极参与,出实招,见实效。只有这样,才能不负局党委的重托和全县人民的信任,不负未来时光所期。在平凡的帮扶工作岗位上,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保持一种不平凡的心境,干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虽然我们根治不了荒漠,但我们却能营造一片绿洲。唐会生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历时两个月的调研中,他带领赵旺和赵彦修跋山涉水,足迹遍及全县36个乡镇的568个行政村,行程3000多公里,全面考察了贫困山区群众的生活状况,基层教育和学校现状。所到之处,无不使他们触目惊心。在白关乡分水岭梁上,他们在党委书记祁忠惠的陪同下,顺着雨后泥泞的山路走近一位牧羊人,向他打听村里的情况。据了解,牧羊人所在的村子美其名曰水晶村,尽管它有这个令人惊羡的称谓,岂料都是全县最有名的穷得叮当响的特困村。全村百余户人家,人均口粮不足100公斤,收入不足200元。一到青黄不济的季节,村子里一半以上的人不得不到陕西赶麦场,或下四川寻吃讨要。他们随意走进几户村民的院落,瞅一眼他们居住的房屋、铺盖,再看看身上的穿着,锅里的吃食,他们简直不敢相信,在当下中国,竟然还有如此贫困的地方。然而,这不是远古的传说,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呀!

山那边的村子里有一户姓张的农民,由于渴望脱贫致富的心切,特意将自己大儿子的名字改为张灵活,老二改为张攒劲,老三改为张挖抓。结果,由于他们全部都是文盲,尽管政府每年都给他们多种帮扶,但只能是被动的输血,很难增强主动造血的功能。几年过去了,仍然是生活依旧,面貌未改。

类似这样的事例,在礼县西南和北部山区的穷乡僻壤里司空见贯,不足为奇。有的农民贷款用地膜种植庄稼,由于不懂技术,竟然将化肥撒在地上面;有的山里人至今还在沿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仍在种植产量极低的金皇后白马牙野鸡红等劣质玉米品种;有的贫困户竟把政府免费提供的良种一锅煮了,甚至还盛传杂交粮不能吃,吃了不会生娃的奇谈怪论。贫穷与愚昧犹如孪生的魔鬼,在缺乏知识和科技的偏远贫困山区大行其道。在一些被贫困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农户中间,愚昧的阴影却依然挥之不去!

许多事实表明,贫困山区只所以生产力水平低下,比较丰富的资源优势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根本原因是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思想观念陈旧,劳动者的基本素质不高,缺乏科技意识。因此,穷困山区的贫困,表面上是经济的贫困,实质上是教育的落后和缺失,文化的匮乏。要加快脱贫攻坚,消灭绝对贫困的步伐,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增强文化自信,舍此别无的选择。

为了整修那些芨芨可危的校舍,新建更多寄托希望的乡村小学,让那些梦的羽翼被折断的失学和辍学儿童重新飞翔,为了山区的明天不再产生新的文盲,唐会生、赵明、赵彦修和前几届帮扶干部一样,都有一个美好、光明、灿烂的共同愿景,由它引起的磁场效应,为其目标和抱负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产生了强大的感召力。

在广泛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县委、县政府在三干会上提出的奋斗目标,唐会生、赵明和赵彦修一次又一次地修订和补充完善他们3人制定的帮扶方案,还向国家总局汇报了吁请大家奉献一份爱心,共铸希望工程的良策妙计。

一石激起千层浪。几年来在礼县持续开展的声势浩大的求助失学儿童的活动,牵动了成千上万颗赤诚的心,汇聚了人类最真挚的感情,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理解和大力支持。国家技术监督局带头捐款200多万元,在礼县贫困山区的白关乡硬各坝村、草坪乡崖上村、铨水乡竹园村、燕河乡捷地村、红河乡花石村建起了5所希望小学,首先救助了300名失学儿童。与此同时,局扶贫领导小组还先后两次召集18个机关单位的党委书记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专题研究如何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救助活动等相关事宜。

许多领导表示,扶贫不是恩赐,而是还帐,是救人于疾苦。因此,就得真心实地干,半心半意不行,无心无意不行,假心假意更不行。扶贫解困是一场攻坚克难的硬仗,不动感情不行。1998年在礼县执行定点帮扶任务的挂职县委副书记王建平、副县长陈大舟和县扶贫办副主任白清瑞通过熟人关系,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从宝洁公司的捐资中拨出50万元,支援礼县修建希望工程小学。接着,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四处奔波,多方争取资金120.35万元,在县希望工程办公室和县教委的合理安排和紧密配合下,修建了15所希望小学。与此同时,他们还不辞辛苦地跑往省城求援,千方百计地争取配套资金,拓宽险峻山路,架起便民桥,使白关乡希望小学告别没有电的历史。尽管经常风里来、雨里去,甚至顶着刺骨的寒风,甚至在冰天雪地里翻山越岭赴基层调研,多次遇到翻车的危险,但他们却付出得心甘情愿,付出得异常快乐。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食人间烟火的人,无时不面对家庭、亲情与社会感情的缠绵与困惑,但在家庭和事业的天平上,其法码该向那里倾斜,这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的政治素养与革命情怀,尤其是领导者。市场监管总局选派到礼县执行定点帮扶任务的干部不忘初使命,克服家庭困难,他们告别繁华的都市,以满腔的热情和废寝忘食的工作状态,积极投身于如火如荼的扶贫济困工作中,与礼县人民打成一片,同心同德,同甘共苦,为早日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献计献策,拼搏奋斗,埋头苦干,出入流汗,把定点帮扶工作落实到细微之处,用实际行体现了国家机关干部的优秀品格和奉献精神。

有时候,他们会在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的村子里住几天,或者说体验生活和调研。村子里很穷,土地很少,河滩尽是石头。因为种的小麦少,白面就是显得特别珍贵。但是宽厚待人的村民都把从北京远道而来的帮扶干部看成贵客。争着抢着把他们请进家门,给他们做一顿地道的手擀臊子面,还拿出熬到过年才舍得吃的腊肉。当他们临走时准备把饭钱留下来,全家人便涨红了脸,好像这是对他们的侮辱,说什么都不肯收饭钱。身为副县长的赵明喜欢摄影,进村入户时经常拿出随身带的照像机,为村子里的老人或儿童立此存照。当朴实憨厚的山里人得知这是县长给他们照像时,竞高兴得奔走相告。唐会生和赵明还精挑细选了自拍的100多幅反映礼县贫困状况和秀丽风光以及当地民俗文化方面的图片,在总局机关举办了一次摄影作品展,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进一步加大了帮扶力度。记得有一位国外作家说过:变美是痛苦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那么,总局机关干部职工和乡亲们对照片和影展产生的浓厚兴趣,不正是把令人酸楚的生存困境变成生活的美意吗?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在全县贫困山区,人们看到的是前所未有的集资办学的热潮。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有料的出料。在那些普通的庄户人家身上,可以看到礼县农村未来的希望。

人间自有真情在  危难时刻显身手

20085121428分,这是一个令人永远难忘的时刻,发生在四川汶川的里氏8.0级特大地震,烈度几达极限!

地处陇南北部山区的礼县受其波及,顷刻间山崩地裂,桥毁路断,房倒屋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全县366所学校受灾,医院、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毁。地震波及的范围之广,破坏程度之大,伤亡人员之多,损失之惨重,救灾难度之大,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罕见。

震灾无情,大爱无疆。在危难关头,国家质检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支树平带领10多司局的负责人在地震发生后亲临礼县,深入重灾区慰问受灾群众,协同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和灾后重中的定点帮扶工作,给灾区人民以巨大鼓舞。总局还在物资、技术、人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执行定点帮扶任务的挂职副县长杨万山在第一时间奔赴重灾区查看灾情,立即联系有关生产帐篷的企业募捐帐篷和睡袋各2000件,价值 达70多万元,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燃眉之急。

面对频频袭来的余震,杨万山不顾个人安危,和灾区干部群众一起争分夺秒,日夜鏖战。他们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救治伤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公仆的忠诚与担当。在偏远贫困山区,已经属于危房的校舍经历如此强烈的特大地震,无异于遭受灭顶之灾。失学与辍学儿童家里原本十分脆弱的经济状态,无异于雪上加霜。杨万山看在眼里,危在心里。他在总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浙江宁波、江苏、河南、山东等检验检疫局的积极配合,动员浙江阳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宇通汽车有限公司、中国轻工商会、海尔集团等单位投资167万元,给礼县灾区援建了7所希望小学。同时,他还将礼县的200名孤儿进行登记造册,亲自上报给国家扶贫基金会,争取到为期3年的资助,每人每月可以领取到100元的生活补助,极大地改善了其生存空间。他还积极联系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争取到该局10万元特殊党员,及时而有效地资助了100名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的贫困孩子圆了大学梦。

为了提高政府办、质量技术监督局、经委、农技中心等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杨万山还请求安徽、宁夏、江苏、河南、山东5省(区)的质检部门提供方便,带领大家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进行招商引资活动,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个人的忧患意识源于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这是由于人们对于现实不满意而引发的忧患,这种意识往往召示们们为改变现状而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坚定不移的追求。2008年被国务院评为国家机关定点帮扶先进个人的杨万山正是这样,他还利用周末时间,主动到礼县职业高中、县委党校、老年大学和厂矿企业去讲课,传授公共管理、企业文化和科学发展观,引领干部群众增强改革开放意识,转变落后保守观念。人们在来自党中央所在地的首都北京,见过大世面而又具有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精神的定点帮扶干部不屈不饶的行为感召下,心中便燃起了新的希望。在随后的日子里,大家决意克服惰性,不为屈居贫困而表志,倾尽全力, 拼搏下去,争取尽快向贫困告别。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这样,定点帮扶干部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届干给一届看。2009年挂职任礼县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的李岗利用总局的25万元帮扶资金,修建了江口乡菜地希望小学,并给该校配备了80套课桌凳,改变了当地学生在“5.12”地震后长期从板房里上课的局面。当年,总局党委还号召本局全国青年文明号捐款41万元,用于资助100名被重点大学录取的贫困大学生,帮助他们成为天之娇子,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同时,还资50名高一新生设立国家质检总局新长城自强班,对50名高中学生连续资助3年,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脱贫攻坚的战歌嘹亮,定点帮扶的征程如虹。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5.12”大地震的悲剧刚刚落幕,热火朝天的灾后重建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际,2010811日下午6时至1212时,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洪灾害,无情地降临在礼县19个乡镇的240个村。顷刻,家园被毁,百姓遇难。因灾死亡2人,受伤68人,全县因暴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

灾害发生后,挂职县委副书记唐会生、副县长赵明和扶贫办副主任赵彦修心急如焚,彻夜未眠。他们连续给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起草了一份请求号召全局干部职工向礼县灾区捐献衣物的申请报告。很快,总局干部职工就给礼县捐赠毛衣、毛裤、棉衣、棉裤、绒衣、绒裤、大衣、羽绒服2万余件,计算机16台,打印机6台,各类图书5800册。除大量衣物由县扶贫办分发给各乡镇外,唐会生、赵明和赵彦修还利用下乡调研的机会,将一小部分亲手送到特困户家中。此外,社会各界的爱心奉献,也接连不断地纷至沓来。

一次,他们3人在白关乡深入农户时,听说巨坪村巨玉兰因家里生活困难而失学在家。因此,他们不仅送去衣服、书包和文具,还掏出230元钱交给巨玉兰,帮组她重新回到课堂。在乔川乡,赵彦修听说该乡王军、王辉兄弟俩上学交不起学杂费,他立即掏出100元钱送到他们家里。赵彦修还主动帮助崖城乡考入大庆石油学校的何璟同学办理了贷款手续。何璟入学后,给他写来情真意切的感谢信。

唐会生和赵明、赵彦修不仅自己经常拿钱救助贫困户和失学儿童,还帮局机关局科司司长刘平均救助了中川小学贫困学生马婷,帮助总局  检中心干部马桂云救助了民族乡白关坡贫困学生苏亚丽,使她重返校园。

唐会生他们还给礼县中川小学捐款3000元,用于校舍维修,并赠送电脑2台,帮建起电教室。给礼县四中赠送计算机15台,打印机6台,帮助建起了电教室。还将国技局捐献的价值近万元的少儿读物捐赠给礼县图书馆,将3000册农业科技书籍送给乡农技站。

有风雨,一起扛这是唐会生在定点帮扶期间紧握拳头的标准动作和经典的口头禅。按说,他们3人家庭经济也并不宽余。唐会生的女儿正在读高中;赵明的妻子是下岗职工;赵彦修尽管还是个连婚姻期问题也尚未解决的单身汉,但3个人的家庭都程度不同却各有各的困难。然而,面对礼县贫困山区群众的生活现状和破衣烂衫的失学儿童,他们总感到心有千千结,便毫不吝啬地慷慨解囊。一桩桩,一件件,一次次,一回回;50元、100元、300元、500元。人们说,定点帮扶干部给贫困乡亲和孩子们做的好事,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不清......

2011年,挂职任礼县县委常委、副县长的黄新宇积极联系国家扶贫基金会扶贫助学项目,组织国家质检系统21万名干部职工捐款30万元,为礼县建立第二届高中国家质检总局——新长城特困高中生自强班,资助50名高一新生顺利完成历时3年的高中学业。

按照全国妇联的创建标准,在礼县建成两个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心灵有润、困难有帮、亲情有护、全安有保

黄新宇还邀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德语系统团总支组织带领近数十名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前往礼县二中和永坪乡马沟华测质检希望小学开展献爱心支教活动。同时,引进深圳华测质检股份有限公司捐款35万元,重建了礼县永坪乡马沟希望小学。

20125月,挂职任礼县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刘洪茂积极争取帮扶资金14万元,硬化了石桥镇谷峪小学曹成600平方米,新建师生厕所一座。

20138月,挂职任礼县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卢连法积极帮助组建起全省唯一的礼县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配置联想电脑22台及网络配套设施。此外,还给该基地配置了课桌凳100套,有力地支持了全县残疾人培训工作。为城关、石桥、永坪、桥头等5个乡镇6所中、小学购置课桌椅400套。同时,还帮助永坪乡马沟小学、白关乡竹林小学及时维修了被地震和暴洪损坏的学校围墙和操场,切实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困难。

201510月,挂职任副县长的刘伟彬积极寻求社会捐助的68万元,为10所希望小学配置了远程多媒体教室,使大山深处的学生们也能接受到大城市良好的教学资格。给3个希望小学捐赠电脑30台,配置符合健康标准要求的可调节课桌椅60套,还捐赠了大量文体用品,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让灾难中闪耀的人性之光,赋予师生们奋发向上的力量。

20179月,挂职任副县长的张晓龙积极向总局争取投资50万元的同时,还从县教育局申请60万元,实施完成了石桥镇柳树质检希望小学维修改造扩建项目。按照秦文化风格整修校舍、硬化校园、改造教室,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改善了教学条件,还新建起柳树质检希望幼儿园,满足了周边5个村的学前教育需求,产生了极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了丰富柳树质检希望小学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张晓龙副县长还与总局机关服务中心、海关总署检验监督司联系,在柳树质检希望小学举办心手相牵 共享爱的阳光捐赠活动。为该师生捐款2万元的奖金和600册图书,为礼县争取到3名乡村教师奖的指标,并在礼县一中设立了新长城高中生自强班,对201850名贫困家庭学生连续资助3年,有效地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此后,每当报春的燕子翩然归来,烂漫山花次第开放,一笔笔来自祖国首都爱心助学的善款,便会如约而至。

在一个坚定信念的感召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全力以赴的帮扶下,礼县人民在一次一次的危难中挺立起来。

2019年以来,挂职副县长刘建勇积极对接总局相关司局、直属单位赴礼县开展结对帮扶79次,包括115位司局长在内的325名总局干部深入礼县乡镇村组进行访贫问苦,慰问困难群众,老党员逾千人,捐款捐物达387万元。在教育培训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方法,组织中小学教师、基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赴深圳、潍坊、杭州等沿海发达地区实地培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邀请农技、认证、电商等领域专家学者达110余人,亲临礼县进行现场教学,手把手地进行实地示范指导;协调总局业务司局,组织了20多次系统培训,为礼县安排名额50多人次。总局有关单位用人用工方面的相关政策也向礼县倾斜,正式岗位招考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礼县贫困大学生,编制外用工优先录用礼县贫困家庭人员。刘建勇还协调中国扶贫基金会、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蒙牛、伊利等单位支持礼县教育扶贫,先后捐赠助学金、学生奶、课桌凳、电脑设备,捐建中小学操场,图书馆等设施,累计资金达1398万元;协调阿里巴巴落地加油木兰公益保险项目,已资助贫困学生升学补助金2278万元241人。如果,生命意识有一种温度的话,那么,以往显得枯燥的数字,在这里却浸透生动而温暖的气息。

为解决贫困山区群众和学生上学过河难的问题,刘建勇千方百计地对接中铁大桥局捐建固城镇南坪村便民桥一座,价值360万元。挂职副县长谢澄和驻村第一书记陈玉峰及村主任助理石福涛共同努力争取,由总局认可检测司协同中国认证(北京)评估技术服务公司捐赠200万元,在江口镇塄上村洮水河上建起长120米、宽3.5米的便民桥一座,从此实现了洮水河两岸道路循环连接,彻底解决了周边3个村逾千户群众和学生过河难的问题。村支书杜步选含着感激的泪水告诉记者:不仅如此,总局先后两局长还亲自到咱这深山沟里实地考察,总共投资500万元,硬化了3个村的道路,由村村通实现了户户通,真是功德无量啊!

可是,对于责尽心安、不计功利的干部来说,从他们执行这项特殊任务的那天起,既时刻牢记党中央的重托,也非常明白群众的期待。他们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勤于政务,洁身自好,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尽心竭力地为群众谋利益,切实解决了礼县贫困山区办学条件滞后的历史性问题;他们放平心态,聚精会神地想民需、体民愿、帮民困、解民难,先后救助了数以万计的失学儿童,形成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使礼县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县已全部消除出了D级危房,实现了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的美好愿景。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我们这样一个刚刚摆脱贫困,正以新的姿态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的文化大县,教育承载着50多万人奔小康的梦想,寄托着10多万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为了巩固两基教育成果,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及时将全县教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内涵发展为核心的质量提高上来,开展了课题带动、教研引领、打造高效课堂、全员读书、课堂技能大赛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千方百计的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县教育事业和教学质量取得了令人可靠的成绩,近年来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位居全市前列。先后有张小稳、费菲、祁源浦、杨奎、孔小东、赵银城、祁一7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礼县贫困山区学子高考取得的丰硕成果激活了小学教育,促进了初中教育,为全县教育质量的提升注入了活力,增强了信心。

每一次春芽破土,都记录这蓬勃向上的希望;每一个前进的步伐,都凝结着定点帮扶的力量。近年来,山大沟深的礼县龙林镇杜坝村农民潘新田的4个女儿相继考上名牌大学,有的还在读研究生。这4个天之骄子,全都就读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帮助兴建的希望小学。她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甘甜醇厚的人间大爱与真情奉献的烙印;她们的成才之路,洒满希望工程的阳光雨露。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尽管云天远隔,路途遥远,但自然界山水相连,首都与山村心心相印。正是得益于党的惠民政策的春风化雨,使那些曾经家徒四壁的贫困家庭的穷孩子,像被撒落在神州大地上的种子。无论在山崖上,无论在岩缝内;哪怕在深山峡谷,抑或冰雪严寒,盛夏酷暑,风暴雨狂,再艰难困苦的环境,都没有压倒他们萌芽、发叶、开花、结果。他们生命力的顽强,正是由于祖国母体的健壮。

站在秋的路口,遥望记忆的山水间烟雨缠绵,流年在校园四周开满茂盛而鲜艳的花朵。那里有多少一切为了孩子,而已经做、正在做、坚持做、努力做的传奇故事,经历漫长岁月的洗礼,依然回荡和萦绕在礼县人民的心头,永远铭刻和印记在秦皇祖邑的山水之间!

文:祁波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