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在线武都讯(通讯员 王玉娟)遍地无闲草 处处药材香。时下,正值中药材采挖的最佳时节。武都区一边抓疫情防控,一边有序组织群众采挖中药材,实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的目标要求。
隆兴镇
今年以来,隆兴镇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持续推进区委“3+6”农业产业体系,提高药材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做优产业品牌,把中药材种植产业做大做强。
目前,万亩中药材和投资建设的中药材加工场已经初具成效,隆兴镇四房里、八房坪、符家湾、杨家沟等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合理规划,引导农户走科技化、专业化、合作化生产的路子。同时,按照“上片药养殖”发展战略,不断壮大中药材种植产业,丰收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中药材进行初加工,将“种植户”与“合作社”紧密结合在产业链上,扩大产品效益,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致富路。如今,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勤劳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奋力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
下一步,隆兴镇将持续将中药材当做特色优势产业,鼓励群众扩大种植面积,积极对接拓宽销售渠道,带“领”群众增收,带“活”乡村经济,为助推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池坝乡
如今,走进池坝乡,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黄灿灿的“金药方”,浓浓的药香味儿沁人心脾。尽管气温很低,寒烟笼罩,也阻挡不住群众抢抓农时采挖中药材的热情,一根根粗壮的党参、当归破土而出,大家忙着采挖、分拣、装包、拉运,田间地头一派丰收盛景,群众个个喜笑颜开,家家户户满院子堆积、晾晒着的中药材,是深秋季节池坝乡最美的风景线,也是口袋里沉甸甸的收入。
“今天挖的这是党参,条形好,个也大,我们种植中药材已经有30多年了,收入全靠这些药材,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相信今年的药材也能卖个好价钱,手里也有富余的钱使唤了”,孟家庄村村民王青义对中药材产业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近年以来,池坝乡以“乡有产业园、村有产业点”为发展目标,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全区品质最优、规模最大的万亩中药材种植(育苗)示范基地,种植的党参、当归、大黄等中药材质量品相都很好,经晾晒、粗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2022年,池坝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2万亩,预计产值约1.12亿元,通过特色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的深度融合,逐步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
磨坝乡
“我家种了六亩党参,长势很好,我们现在抓紧时间采挖,当天村上的合作社就来收购,不用愁销路问题,省心又省力,我们致富的信心更足了。”正在采收药材竹园子村村民何桃红说。
走进磨坝乡中药材基地,种植户抢抓农时,奋力抢收,在惠益馨种植合作社,金黄药材晾晒满院,阵阵药香扑鼻而来,沁人心扉,处处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受今年疫情影响,我村外出务工收入减少,药材采收可以吸收周边闲余劳动力,每天收入120元,离家近又能补贴家用,既解决了采挖药材人力问题,又增加了群众收入”富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元福说。
磨坝乡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山地特色资源禀赋,采取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持续强化“以一带三”工作机制,用好用活产业奖补政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群众参与产业链、壮大产业链、富在产业链。并且发挥电商企业力量,搭建“线上+线下”的稳定产销平台和产品流通渠道,进一步实现了“抓产业、促就业”的目标,稳步推进“十百千万”工程,蹚出了一条村集体经济壮大和群众稳步增收的新路径。
“当前正值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形势严峻,磨坝乡将在做实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面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做到“两手抓、两不误”,持续扩大种植基地建设、示范带动,以点促面、点面结合,不断壮大藏乡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力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磨坝乡党委书记成杰表示。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