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礼县:践行“四下基层” 情暖千家万户
中国甘肃在线礼县讯 连日来,甘肃礼县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体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县级领导干部带头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扑下身子分赴联系乡镇、村组,通过走村、入户、访企、问民,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拉家常、听民意、话发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检视主题教育的成效。
理论宣讲下基层 将“党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
礼县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严格落实“学思想”的要求,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结合“结对帮扶·爱心甘肃”“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开展理论宣讲30余场次,覆盖基层党员群众500余人。面对基层老党员较多的现状,县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开展“送知识、送书籍、送关怀”活动,先后送教上门20余次、赠送书籍400余本。针对文化程度较低、行动不方便的老党员,积极开展“党音传千家、党恩惠万户”有声书活动50余次。线上开展“远程教学”20余次,让党的声音传入百姓心田。真正做到让党的方针政策、创新理论“润物无声”,传入千家万户。“我文化程度不高,认识的字少,没想到领导干部来到我家中,拿着书本一字一句的念给我听,让我对党的创新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礼县红河镇草坝村91岁的老党员张思聪激动地说。
信访接待下基层 将“急难愁盼”解决在群众身边
礼县坚持以倾听群众日常呼声为着力点,扎实开展信访接待下基层,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盲点、痛点、堵点问题。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县级领导干部严格落实“重实践”要求,变“坐堂审案”为“上门把脉”,以纵深推行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为抓手,紧密结合联系单位,坚持以察民情、析民忧、解民困为工作重点,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大调处”行动60余次,紧紧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民生实事,搜集民意诉求20余件,调处化解达到了全覆盖,做到信访接待“点对点”“面对面”。带头攻坚破难、强啃硬骨头,主动破解信访积案3件,变“群众呼声”为“政策哨声”,严格落实了“民呼我为”“接诉即办”机制,用情用心用力将“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在群众心坎上。“领导干部始终把群众的难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放到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把群众要‘上访’变为干部去‘问访’,高质量化解群众的心中的‘疙瘩’,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用他们的满意度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礼县信访局党支部书记、局长严国华说。
调查研究下基层,把堵点痛点根治在“病灶”
礼县将推动发展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着力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县级领导干部严格落实“重实践”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争先进位,践行宗旨、改善民生,主动创稳、安全发展”等方面工作,积极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通过“跑、看、问、记、思”,用脚步丈量实情,用智慧破解瓶颈。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短板、群众反映的痛点难点,梳理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工作中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症结45件,现场解决23件,对其余22件精准研判,针对性制定解决措施,逐一分类分解,形成任务清单,严明问题交办,并安排专人跟踪督查,夯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确保能对症下药并“根治”。“村里最近几年的变化太大了,环境卫生比以前好了许多,修建了文化广场和文化长廊,我们说事议事、休闲娱乐也有了去处,同时也享受到了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美好了。”礼县石桥镇斩龙村王蒙子满脸欢喜地说道。
现场办公下基层,把关爱服务送到群众“心窝”
礼县认真践行“现场办公下基层”工作作风,县级领导干部严格落实“建新功”要求,以敢于直面问题的担当,既在“机关会场”又在“基层现场”,着力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问题。充分利用网格驿站、协商议事厅、民声议事亭等阵地开展一线办公,广泛收集民意诉求36件,通过实地走访实现全覆盖解决,推进了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暖心开展结对关爱行动,在100余户重点“三类户”群众家中,对家庭收支、医疗报销、子女就学、产业帮扶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在300余名特困供养人员以及100余名孤儿家中亲切地询问生活状况和健康状况,并赠送衣物、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鼓励他们提振奔赴美好生活的信心与希望。切实将“办公现场”设在基层一线,让决策部署“顺民心”“顺民意”。“领导干部走出办公室,在基层一线办公,有诉求我们可以直接跟他们讲,对我们的生活状况也很关心,时常走访慰问,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希望,感谢党和政府给予我们的关怀。”礼县白关镇老院村村民杨三翠话语间满是感激之情。
(供稿:梁娣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