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在线宕昌讯 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
苍松翠柏,蓝天白云,河水潺潺……秋日,漫步宕昌城乡,城市绿、公园多、环境美,游客乐。
宕昌县积极践行“两山” 理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定位,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己任,努力绘就美丽宕昌新篇章。
岁月静好、孩童嬉戏、小桥流水、林下游园、街道宽敞、变化明显……来宕昌避暑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个个都夸好,作为当地宕昌人都很自豪。”走在宕昌县城街道,干部群众感触良多。
每到春天里,随着温度的逐渐回升,整个官鹅沟越发的嫩绿起来,嫩得滴水,绿得迷人。湖、泉、瀑、滩、冰连缀一体,柔柔的水,连绵的山,水帘悬挂的瀑布,动静结合,刚柔相济。
国庆期间,官鹅沟5A级景区内游人如织,沟内民宿和沟外县城内宾馆一房难求,大大小小的饭店顾客爆满,小吃街通宵达旦,一派繁荣景象。
当前,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对保护涵养水源、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重要作用。
追寻官鹅沟的嬗变,是宕昌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结合,还要将时间拨回到20年前。
2002年,宕昌县按照“红、绿、古”三色旅游发展目标,在传统种植业欠发达的原官鹅藏族乡官鹅沟少数民族聚居区实施以生态良好、美丽宜居为目标的旅游开发,县水保局确定“沟道增水添灵气、坡面增绿添秀气、村庄强基添人气”的建设思路,坚持一体化治理,2003年3月,正式启动了官鹅沟旅游开发和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在支沟建设谷坊12座,主沟建设潜坝16座,打造人工湖11个,坡面栽植云杉、落叶松、洋槐,路边湖旁栽植金丝柳和垂柳,村庄硬化道路,新建人行步道、凉亭等,先后利用长治七期工程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机会安排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3个,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2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73km2。
以绿为笔,绘就水墨风景。在官鹅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宕昌始终秉承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大水保理念,县政府统筹协调各部门和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官鹅沟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各尽其力、各计其功,壮大了建设力量,丰富了建设内容。坚持生态文明的根本目标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牢固树立水岸共治的河湖管理保护理念,持续加大河堤治理、河道清淤疏浚等项目实施,着力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全流域建立河湖长制,积极开展林业增绿行动,让官鹅沟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产业兴旺,共同绘就新时代水土保持生态和谐新图景。
守土有责,护靓和美家园。宕昌县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好缸沟、南河沟等一批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民俗文化特色、哈达铺红色文化特色的流域,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更好地反哺生态建设,按照“生态立县,旅游活县,教育强县、产业富县”的全县发展总要求,全面推进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立足官鹅沟自然资源禀赋优势,秉承生态优先,和谐发展的理念,努力使小流域治理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水土保持与民生条件改善相结合、公益目标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坡面采取营造水保林,疏幼林实施封禁管育生态修复措施,沟道中实施谷坊和溪沟整治等拦蓄、排导、支挡工程,村庄实施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工程,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使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对改善官鹅沟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形成生态文明、宜居宜游的水美乡村,促进官鹅5A级大景区建设提质增效和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生态“串珠成链,铺展和美画卷。如今,宕昌官鹅沟水土保持所在的小流域内流水潺潺,绿树环绕,河道旁干净整洁的村路……官鹅沟流域环境整体得到了改变,水体清洁、生态良性循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秋日,走进官鹅鹿仁村民俗文化广场,湖畔芳草如茵,清澈的湖水碧波荡漾,野鸭逐水嬉戏,悠然游弋。
一路走过官鹅河畔,鸟语花香,微风拂柳,水流淙淙。“走在湖边、广场、公园、村落,十分惬意。”重庆游客刘先生说。
今年来,宕昌县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火车头”,深挖特色文旅资源,巧布局、扩市场,强宣传、促融合,加快释放文旅产业新动能,聚力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城乡+资源”延链条。 坚持城乡一体推进,既突出城市“烟火气”,高标准建成“美食+文化+消费”特色美食街,开工建设岷江沿线生态修复及步道提升工程,又彰显乡村“休闲风”,新晋两河口、大堡子、 将台等6村“融圈入群”。坚持多元发展,推动山湾梦谷、牛头寺景区晋级,科学编制《宕昌县大草原旅游规划》,分批建设草原联网路157.5公里、盘活草场200万亩,招引投资6000 万元的草原帐篷营地项目顺利推进,开辟文旅发展新高地。截至10月上旬,累计接待游客463.12万人次、同比增长21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03亿元、同比增长213%。
王 炜 刘国庆 宕昌县委宣传部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