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在线武都讯(通讯员 石晨 田倩)武都,位于秦巴山区,山川交错、沟壑纵横,19条重点山洪沟道蜿蜒其间。多年来,山洪灾害如同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频繁挥落,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也严重制约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武都区认真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抗结合,全力以赴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以前一下大雨,我们心里就慌得很,生怕山洪下来冲走房子。”家住安化镇槐树下村的村民张大爷回忆道,“现在不一样了,汛期有强降雨之前政府都会提前发布预警信息,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近年来,武都区坚持“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汛期来临前就全面安排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全区建立了“四级包抓”责任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格局。区、乡、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不断修订完善,城区组建了20支抢险队伍,农村组建了136支抢险队伍。此外,还举办了40场次的“四级”防御责任人培训班,开展了680场次的村级防汛应急演练,储备了充足的防汛抗洪抢险物资,有效提升了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监测预警是山洪灾害防治的前端和先导,近年来,武都区高度重视监测预警工作,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完善监测预警网络,拓宽信息收集渠道,精准做好监测预警工作,做到了“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现在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也能安心外出打工了,再也不用担心家里老人孩子遇到危险。”张大爷笑着说,“政府给我们撑起了保护伞,我们也能放心过日子了。”
为了做好辖区内防洪安全工作,武都区对所有乡镇(街道)进行了拉网式安全隐患大排查,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78个;投资9803.77万元,疏浚清理河道,治理沟道,更新自动雨量站,增设卫星信道站点和现地预警设施。2024年,全区累计发送山洪灾害预警信息8282条,为群众紧急避险赢得了宝贵时间。
进入主汛期后,武都区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水务、应急、气象等部门定期会商研判,动态掌握雨情汛情变化趋势。同时,严格执行“叫醒叫应”机制,当发生较大雨情时,通过防御责任人第一时间大喇叭循环播报、鸣号敲锣警示和包户责任人逐户上门“叫应”的方式,引导帮助群众紧急避险。在整个汛期,切实做到了灾害来临时上级决策科学、指挥精准,基层应对有效、处置有力,群众防范迅速、方向明确,最大程度避免了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武都以实际行动和担当交出了一份动人的民生答卷。今后,武都区将持续完善山洪灾害防御机制,提高灾害防御水平,全力以赴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