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在线崇信讯(通讯员:李祥玉)金秋时节,走进崇信县黄花塬村,路边的绿化带内,各色鲜花随风摇曳,漂亮的3D风景画、新颖的木雕画,给人一种清新扑面之感,仿佛走进一幅恬静安详的田园山水画。
沿着游步道走去,“三位小英雄纪念馆”“民俗记忆馆”“游客接待中心”几个大字远远就可以看见,英雄情怀、灯盏岁月、烟火人家、家园情怀……每孔窑洞都有自己专属的名字,印刻着记忆和时光的痕迹。
“以前这些窑洞都废弃了,没有人用,很荒凉,村庄周边没有务工的地方,村民们也只能在家干农活,挣不了几个钱。”村民袁菊红笑着说,如今村庄变了样,旅游的人多了,她到窑洞农家乐打工,一个月可以挣三千多,还方便照顾孩子、种庄稼。
“窑洞感觉好亲切,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来自泾川县的游客曹盼在悬挂大红灯笼的木门前停住脚步,仔细观看。
走进“三位小英雄”纪念馆内,草泥涂抹的墙壁、老旧的农耕物件、生活用品、简易的器物、三位小英雄牺牲时的场景展现……置身其中,仿佛乘着时光穿梭机,历史与现代的记忆,在这个静谧的馆内得到完美交融。
悠久的文化遗存、质朴的乡土风情,不仅是“留住乡愁”的精神财富,也是宝贵的文化资源。“通过盘活废弃窑洞资源,打造了以窑洞为主题的三位小英雄纪念馆、民俗记忆馆,通过老物件记录乡村的历史变迁、村民的童年记忆,再现村庄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也让后代村民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激励他们砥砺前行,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黄花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凯介绍道。
“我以前从来没有进来过,这些东西年轻的时候我们都用过,以前家里也有,都用出了感情,现在都扔掉了,真没想到,在这里还可以看到,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游客袁大爷惊奇地说道。
在“乡村民俗纪念馆”5个展馆内陈列着大大小小共430余件生活用具和农耕物品,还原了六七十年代窑洞布局场景和生活用品,从犁、耙、梿枷、木叉、麦钩等耕种农具,再到缸罐、粮囤、土灶头等都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的老物件吸引着一批批游客前来寻找回忆。
“我周末经常带孩子来这里玩,不仅能让孩子了解红色文化故事,还可以体验以前生活的艰辛,儿童体能拓展项目孩子也很喜欢。”游客秦红刚说。
据了解,黄花塬村依托佛家圣木梭罗树、“三位小英雄”红色文化、窑洞民俗等特色资源,改造废旧窑洞37孔,打造了集“红色研学、窑洞民俗、儿童游乐、体能拓展、古树观赏、窑洞食宿”为一体的特色农旅融合之路,加快了富民强村和乡村振兴建设步伐。
“游客多了,我们招商引进个体户建办了窑洞农家乐和窑洞客栈,村民还可以将家里的一些小吃、特产拿过来买。”村党支部书记潘婷婷介绍道,村上成立了“陇梦行”旅游专业合作社,农户将窑洞和土地入股到合作社,通过承接红色研学活动、向客商出租窑洞、提供服务等方式盈利,村集体和群众收入都增加了。下一步,黄花塬村将持续把农旅融合作为切入点,有序推进窑洞农家乐、青少年研学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全力争创3A级旅游景区,助力乡村振兴。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