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在线崇信讯 (通讯员:张彦强 王慧 )在崇信县众多的桥梁中,有这样一座主干桥梁——汭河青年大桥,它不仅是连接崇信北出口地理空间上的重要通途,更是崇信县文化、历史与情感的纽带,它不仅解决了当地交通的难题,更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始见脚下桥,便于交通
长于崇信县70后的这一代人他们都是踩着汭河青年大桥与这座桥一起长大的,而随着这座桥一起成长的还有一代养路人。据年龄较大、从业较长的养路工人们说,在1964年崇白公路修通时,当时汭河还没有桥梁,这段河与路的距离一直是崇信北出口的“盲肠”,晴通雨阻,汭河青年大桥就是为了解决这段“盲肠”而建的。
1975年,崇信县革命委员会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修建汭河大桥。当时抽调了以共青团为主的青年300多人,组成了“青年建桥营”,下辖4连,三班轮流,昼夜作业,建成双柱墩轻台钢筋混凝土双曲拱5—25全长147.38米的大型桥。从1975年10月开工,1977年4月竣工,1977年5月1日举行通车典礼,这座桥倾注了300多名青年夜以继日不辞辛劳付出的汗水,它因此被命名为“汭河青年大桥”。1976年底,这座桥移交至平凉公路总段养护,直到2022年按照交通厅“职能归位 职责落地”工作要求X044线崇白路连同汭河青年大桥移交至崇信县归属地方管理。
桥见眼前景,扮靓城市
汭河青年大桥镶嵌于汭河之上更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穿桥而过的汭河发源于关山东麓,是黄河的三级支流,它横穿崇信全境,是崇信县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滋养着这片生态优美的福地。
春入桥,可在桥面沐浴春风拂过的清爽,河面与河岸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幅朦胧的绿意,美得令人心醉。夏入桥,迎着朝阳晚霞余晖,水鸟翱翔、芦草摇曳、荷花起舞,俨然一幅人水和谐的山水风光图,令人心旷神怡。秋入桥,河岸的树木换上了金黄色的外衣,落叶如蝴蝶般翩翩起舞,落在水面上随着水流缓缓远去,依桥而望,宛如一幅流动的油画,色彩斑斓,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冬入桥,伫立桥面放眼望去,河面冰封素装、晶莹剔透,仿佛被时间凝固了一般,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展现出了一种静谧而庄严的美,那份宁静与纯洁让人心生敬畏与向往。
汇聚桥路情,传承匠心
桥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连接工具,更是情感与文化的载体。当我们提起笔来书写关于桥的故事时,不仅是在描绘一座座具体的建筑物,更在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与养桥护路人的匠心传承。
汭河青年大桥在50多年风风雨雨里见证了无数人的足迹与故事。“青年建桥营”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的工匠精神和社会使命感,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不断投入国家及家乡的建设中,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交通建设者在时代传承中投身交通创新实践,推动交通事业更进一步发展。随着崇信县经济快速发展,车流、人流量不断加大,汭河青年大桥车辆拥堵、人车混流等系列问题日益突出,2022年崇信县以构建对外连接交通大动脉、对内畅通城乡微循环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为目标,实施了汭河青年大桥建设工程,在旧桥东侧新建宽度7米桥梁一座,改造后的桥梁全宽达21.5米,采用双向4车道布置,实现了人车分流的效果。2023年9月改造后的大桥以崭新面貌再次通车,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笔触见桥,见的是对桥与路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情感价值的赞美与肯定,更是对我们传承匠心精神的呼唤与期待。让我们在体验汭河青年大桥所带给我们的感动与启迪的同时,接住传承“工匠精神”的接力棒,延续老一辈公路人的足迹,守望时代交通,共赴新的征程。(张彦强 王慧)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