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在线崇信讯 近年来,崇信县围绕“非遗+”发展理念,积极探索非遗保护利用途径,推动非遗活态传承、整体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弘扬崇信优秀传统文化。
深耕“非遗+产业”,振兴传统技艺
今年来,崇信县深挖全县非遗文化特色资源,在文旅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上“想办法、下功夫”,在非遗活态传承上“出实招、谋实效”,深入实施非遗传承推进工程,出台支持保护非遗文化政策举措,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清单抓落实,全力推进非遗文化保护工作。
为进一步扩大非遗项目社会影响力,崇信县系统布局非遗文化展示平台,崇信县建成非遗文化展馆6处,成立了华夏神韵文化艺术创作有限公司,打造《十对花》《三千年的古槐》等非遗舞台主题剧目6部,出版发行《芮鞫回响》非遗丛书。
此外,崇信县共备案非遗项目14类294项,有省级非遗项目4项,市级非遗项目50项,县级非遗项目60项,成立崇信民歌等非遗传习所10所,培养传承人205人。
创新“非遗+旅游”,深化文旅融合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崇信县力促文旅融合发展,完善非遗展陈阵地建设,提升文艺创作水平,使非遗在“软硬”件建设上“亮”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充分利用龙泉寺4A级旅游景区、华夏古槐王景区旅游资源优势和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立足完善阵地建设需求,成功打造梁坡村非遗文化展示馆、“华夏神韵根雕艺术馆”等6个文旅展陈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今年来,共举办各类非遗文化主题展示、宣传活动30场(次),接待群众逾2.2万人次。“点灯背猴”、“弦子腔”、剪纸、皮影等非遗作品从扎根乡土、全省巡演到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充分展现了绚丽多姿的民俗民间文化和独具特色的西北风情,有效提升了“山水龙泉,养生崇信”的知名度,树立了崇信对外交流的友好新形象。
实践“非遗+教育”,激活传承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生命的记忆,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对传承中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崇信县依托文化馆总分馆、文化活动示范基地建设等,将非遗技艺培训资源送进辖区各个校园,实现资源和服务下沉。利于寒暑假期,面向青少年群体举办非遗类公益培训班共计8期,累计超150个课时,受惠学生逾5000人次。
下一步,崇信县将持续完善非遗人才培育体系,搭建非遗展示、交流、合作平台,加大对非遗传承人和项目研发的激励扶持力度,同时,继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整合高质量的非遗宣传资源,不断提高社会群众的非遗保护及传承意识。
(通讯员:中共崇信县委宣传部 张永刚)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