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在线崇信讯(通讯员 王小军)阅读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更是农村发展的内在需要。近年来,崇信县坚持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推动全民阅读、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载体,深入推行“四个三”工作法,推动农家书屋建设提质增效,为乡风文明建设“增韵添香”,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突出“三个结合”,让农家书屋“强”起来
坚持“一室多用、开放共享”原则,统筹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农家书屋+”融合联建新路径,推动农家书屋与“一站一室一中心”同规划、同建设、同管理。农家书屋+文明实践站,将全县建成的84个农家书屋资源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统一调配,搭建理论宣讲、教育、文化、科技与科普、健身体育五大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有效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分散的问题。农家书屋+农村文化馆(少年宫),围绕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推动农家书屋与农村学校文化馆和乡村少年宫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引导中小学生在农家书屋开展课外活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县图书馆定期配送新书,专人到村指导管理,为群众增收致富架起了“信息桥”。农家书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对实施异地搬迁工程的行政村农家书屋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配套建设,进一步优化书屋位置,方便群众随时阅读,确保家门口的农家书屋群众能“看得见”“走得进”。
推广“三种模式”,让农家书屋“动”起来
崇信县紧盯群众阅读需求,不断优化图书资源配置,丰富书屋内容,在对各村和社区阅读服务设施提档升级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有声书屋“听”、先进人物“讲”、数字书屋“推”服务模式。依托喜马拉雅FM音频分享平台的“有声书”资源,把纸质图书变为电子书或有声阅读“听书”,引导农村群众在农业生产或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听书”。针对年龄偏大或有特殊困难的群众,组织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和志愿者,开展“我为百姓读本书”活动,用朴实生动的语言开展朗读活动,使他们及时掌握党的最新理论和方针政策。充分利用手机读书APP、农家书屋公众号等平台,提供点对点阅读和按需阅读服务,让群众通过电脑、手机即可看书、听戏、学习种养殖技术,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有效调动了广大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开展“三类活动”,让农家书屋“热”起来
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图书和设施资源,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道德讲堂、全民阅读三类活动,让农家书屋“物尽其用”发挥提升群众思想道德素养、学习知识技能的重要作用。各村以“主题党日”“文明实践”等主题普及党的理论政策,广泛宣讲党史、红色历史,唤醒乡村文化文明记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农家书屋为载体,学习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 “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先进事迹,引导群众“评好人、议好人、学好人、当好人”,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围绕全民阅读,通过春官说诗、农民讲演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书香崇信”、“我的书屋我的家”等系列读书活动,让群众讲述读书的经历、体会和感受。同时,采取评选星级农家书屋、耕读人家、读书明星,培养群众的阅读习惯,不断激发群众读书热情。
强化“三常管理”,让农家书屋“活”起来
在全县79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创新推行“三常工作法”,即日常运行、日常管理、日常活动,实实在在用好管好农家书屋,努力实现书屋的有效供给。强化农家书屋建设管护,建立健全图书管理、日常借阅、定期流转等图书管理制度,推进书屋建设规范化、制度化。选优配强书屋管理员,选择责任心强、综合素质好的离退休党员、干部、教师等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建立起一支相对固定的农家书屋管理员队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管理水平。并对每一类、每一本图书分类摆放,对桌椅、书柜、报栏精心设计,通过网格走访、上门服务等方式了解村民阅读需求和建议,及时做到“点单式”补充更新出版物,切实打通农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崇信县委宣传部供稿/图)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