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在线庄浪讯 在承载千年历史的陇上大地上,有条路在悠悠岁月里,见证了驼铃阵阵、商旅不绝的繁华,承载过戍边将士的坚毅步伐,也迎接过文人墨客的行吟足迹。作为这条路的安全“守护者”,庄浪公路段的养护职工们每日穿行于110.34公里的蜿蜒山路与干线公路之间,凭借经验与科技手段捕捉病害痕迹,以精准工艺修复每一处隐患,维系着这条经济动脉的畅通。
裂缝:病害的初始信号
裂缝是路面老化的“第一道皱纹”,在庄浪地区尤为常见。冬季严寒导致沥青收缩开裂,夏季暴雨冲刷又加速裂缝扩张。养护职工张浩宁巡查时,常带着裂缝测宽仪和记录本,遇到裂缝便标记定位。他清楚,若放任不管,渗入基层的雨水将引发更严重的结构损伤。水洛养护作业点的职工们每逢春季对管养G566线、S218线路段出现的裂缝采用热熔型灌缝胶进行封闭,胶体高温软化后与裂缝壁紧密黏合,如同为路面打上“创可贴”,延缓病害。
坑槽:危机四伏的“路面陷阱”
庄浪地区春季冻土消融,积水沿裂缝渗入路基形成空洞,重车驶过时表层沥青突然塌陷,这就是坑槽。2025年3月,养护职工巡查G566线时,发现一处坑槽:养护工人先用切割机将坑槽边缘修整为方正切口;工业吹风机清理碎渣后,喷洒乳化沥青作为黏层油;热料运输车抵达现场后,冒着白烟的新鲜沥青料被迅速填入坑槽,工人手持铁耙将料堆推平;最后压路机来回碾压,新补路面与原路面严丝合缝。李站长蹲身用手触摸接缝处:“温度降到位才能放行,不然补丁会被车轮撕开。”
龟裂:路面的“衰老密码”
在庄浪重载货车密集的S304线运输通道上,路面常出现龟裂。这种因材料疲劳与超载叠加产生的病害,让养护技术员们倍感压力:“局部修补治标不治本,必须‘刮骨疗毒’。”关山养护作业点针对S304线K111处、G566线K145弯道处进行精铣刨,精铣刨施工时,采用专业的铣刨设备,精确控制铣刨深度和铣刨量,确保铣刨后的路面平整度和深度符合要求,为后续的路面修复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从巡查管养路段的病害登记,到压路机碾过补丁扬起的淡淡青烟,庄浪公路段养护职工用专业与汗水诠释着“护路如医”的理念。裂缝封闭、坑槽填补、龟裂铣刨——每项工艺都凝结着对地质环境与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这条穿越黄土沟壑的公路,正因这群“道路医生”的守护,在车轮与岁月的双重考验下,始终保持着坚韧的脊梁。
(庄浪公路段通讯员:王静)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