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县社火记——作者:天水/罗武第
时值辛亥,月建戊寅,岁在乙巳,甘谷社火之盛,空前绝后。新城路上,人潮涌动,水泄不通。
此盛会名曰“非遗贺新春·欢乐甘谷年”,涵盖“金蛇闹新春·小康甘谷年”“古冀焕新颜·锦绣甘谷年”三大板块。由五十六辆彩车、三十四个方阵、十五个板块汇聚而成,阵容之浩大,前所未见。
如此安排,实含深意。五十六辆彩车象征五十六个民族,三十四个方阵寓意三十四个行政区域,十五个板块代表十五个乡镇,皆彰显红心向党的坚定信念。众人迈新步、踏征程,于新时代勇毅前行,齐心协力,共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伟大征程,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甘谷社火,源远流长。每逢新春,其景壮美,乃邑中重要民俗文化活动。融合诸多传统仪式与艺术展示,承载数百年沉淀、民俗延续,实乃甘谷文化之瑰宝。
冀城素有华夏第一县之称,乃人文始祖伏羲诞生之地。社火之源,起于祭祀,为社祭之变迁,意在祈求祥瑞。汇聚祭祀、杂戏、杂耍等元素,展现邑人丰收之喜,蕴含未来美满期望,意韵深远。
冀城社火,主要有造型社火与表演社火两类。造型社火注重人物造型与工艺呈现;表演社火则于场地演绎搏斗之景。社火角色多样,如正红、二红、老生、胡子生、黑花脸、红花脸、小生、武旦等,各自服饰、脸谱独特。脸谱艺术独具匠心,令人称赞。
是日,吾置身人潮,仅捕捉数景,与君分享。
大像山镇龙狮队方阵领衔,气势恢宏,拉开表演帷幕,彩车方队排成一字长龙,主打“蛇”元素,一场民俗文化盛宴就此开启。
八里湾、礼兴的农耕文化展演,精妙绝伦。以田畴为背景,农具依次排列,皆为往昔农耕所用。耒耜、犁铧等农具,虽历经岁月沧桑,然先民劳作之景仍历历在目。观之,仿若能闻牛哞,见农人扛锄于田垄,挥汗奔波。其间,更有农事技艺展示。耕牛拉犁,翻起黑土千层,似为大地绘锦绣;播种之人,手撒谷种,如天星落田间。观者中,孩童睁大双眼,满是新奇;老者触景生情,忆起年少岁月,劳作虽苦,田园之乐却难以忘怀。还有乡间俚曲、民俗舞蹈穿插其间。歌声悠悠,唱尽农家四季辛劳;舞姿翩翩,舞出田园生活情趣。众人或歌或舞,以表对农耕文化之敬重,对乡土之深情。
安远、大石、西坪、金山高跷,声名远扬,每逢佳节,大放异彩,成一方盛事。表演时,观者如堵。高跷艺人,脚踩丈余木跷,仿若凌空踱步,悠然登场。步伐轻盈,身姿矫健,超凡脱俗。艺人服饰鲜艳,依传统故事与角色而定。或扮杨门女将,英姿飒爽;或演白蛇传,人蛇之恋,妙趣横生。脸谱勾勒精细,色彩绚丽,人生百态,清晰可见,尽显传统艺术之精妙。且高跷表演,技艺繁多。时而碎步快跑,如流星追月;时而稳步慢行,似闲庭信步。或两两相对起舞,身姿交错,如比翼之鸟;或众人共舞,队列整齐,似列阵之兵。更有甚者,于高跷之上,做出惊险动作,翻腾跳跃,观者惊呼,心悬一线,艺人却从容淡定,赢得满堂喝彩。表演之际,锣鼓喧天,节奏明快。锣声镗镗,如雷贯耳;鼓声咚咚,似地动山摇。其声与艺人动作相得益彰,更增表演热烈氛围。
磐安镇的扭秧歌备受欢迎且独具特色。舞者身着鲜艳服饰,手持彩扇或绸带,笑容满面。步伐轻盈有力,身姿婀娜,动作充满活力与韵律。彩扇上下翻飞,如盛开之花;绸带空中飘舞,似绚丽彩虹。扭秧歌队伍中,有白发老人,以娴熟技艺展现岁月沉淀;有朝气青年,用激情活力传递生活热爱;有天真孩童,在模仿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围观者被欢快氛围感染,掌声、欢呼声不时响起。众人纷纷掏出手机,记录精彩瞬间,与亲友分享喜悦。
谢家湾的扇骨、西关中学和西城区九年制学校的擂鼓,像山镇、姚小的腰鼓表演,震撼登场,观者惊叹,为校园增光,在邑中传为佳话。车载鼓阵排列整齐。鼓身巨大,饰有彩绘,纹路如龙游云海,形状似虎踞山林,尽显古朴雄浑。鼓手们英姿飒爽,身着干练服装,神色激昂,似胸怀壮志。忽闻一声令下,鼓乐骤起。开头之声如炸雷破空,瞬间开启天地气象;接着鼓点如骤雨击瓦,密集有序,仿若千军万马沙场奔腾,万马原野嘶鸣。鼓手们双臂挥动,击鼓有力,鼓槌起落,如流星飞掠,似蛟龙出海。再看那动作,变化无穷。或腾跃蹦跳,似灵猿攀树;或旋转转身,如飞燕穿林。鼓手们身姿矫健,配合默契,一队击鼓,一队呼应,节奏错落有致,声浪起伏不断。时而缓慢深沉,如暮钟回荡,诉说岁月沧桑;时而急促激烈,如烽火燃空,彰显青春热血。擂鼓之时,观者热血沸腾。学子们神情振奋,心随鼓动,仿佛于鼓音中见历史风云变幻,感先辈奋斗精神。老师们亦面露欣慰,赞鼓艺精妙,更夸学生活力。
腰鼓、扇鼓、擂鼓、抬鼓表演,不仅是技艺展示,更是文化传承。鼓,声震天地,气势豪迈,向来是华夏精神象征。今于校园奏响,激励人们奋进,传承文明薪火。愿鼓韵长传,校园兴旺,人才辈出,永载时代光辉。
各个舞蹈学校、武术团体异彩纷呈,为社火增添亮丽风景。舞蹈学校学子,身姿灵动,以优美技艺演绎故事,展现青春活力与梦想。武术团体成员,刚劲有力,招式整齐,彰显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传递坚韧勇气。他们的精彩,展现时代风采,激励吾辈勇往直前。
舞狮子、跑旱船、扭秧歌,武术表演,状元及第、衣锦还乡,八抬大轿、豪门嫁娶,花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大姑娘绽放时装秀,辣妹子舞出高原红,古城旧民俗,今日新风尚……甘谷社火,场面宏大,精彩不断,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吾仅领略点滴。仅述几个场面罢了!
今逢盛世,元宵同欢。甘谷诸乡镇与单位社火表演队伍,行于街巷。一时之间,爆竹连天,锣鼓震地,共绘正月热闹之景。村民或参与社火,或观看社火,谈论丰收之乐,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习俗传承久远,为邑中佳节增色添彩,凝聚乡情,使民俗文化延续不断。甘谷社火意义重大:一为传承文化,源于对土地神与火神祭祀,乃社祭演变,融合多种传统仪式与艺术形式,尽显甘肃深厚底蕴与悠久传承;二可庆祝节日,多在农历腊月举行,为年节必备,增添喜庆氛围;三能祈求美好,承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愿望,部分表演寓意斩除孽缘、不公与苦痛,传递吉祥;四可促进社区团结,作为居民共同参与、共同庆祝盛会,加强交流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与向心力。总之,它是底蕴深厚的传统表演,亦是人们节庆时祈求愿望、团结社区的重要方式。
诗云:
喜看春潮涌动中,冀城街巷社灯红。
声声锣鼓惊天宇,阵阵欢歌震碧穹。
岁岁丰收憧憬美,年年兆瑞愿心同。
传承民俗风情厚,祈福将来更兴隆。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