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农牧频道 > 行业信息

乡村振兴一定要主抓根本?

时间:2019-01-28 12:57:19来源:中国甘肃在线编辑:黄明点击: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它分别从乡村的生产发展、生态建设、精神面貌、社会治理、生活状态这五个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颁布,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产业的前提,产业发展兼顾环境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以是农民参与就业和收益为方向。

046296a607d5338412faadd3ee1f4bb1.jpg

乡村振兴一定要抓住根本?那么,什么是根本?笔者认为,乡村战略的实施对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至关重要,这将成为解决好“三农”、激活农村活力、弥合城乡差距的重要武器。当前,要紧紧抓住农业这个基础,依托农产业为支柱,文化创意元素为灵魂,创建扶贫车间解决农民就业,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农民致富,达到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确定政府、村党支部、村委会、企业、村民等各自的职责定位,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最终走向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1、农业是基础。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传统农业基本还是靠天吃饭。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走现代农业产业化之路。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还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不断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的贡献率,从而提高农业产品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产技术科学化。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要大力推进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建设资金,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要加快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

2、产业是支撑。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封闭式状态,其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探索在产业扶贫上尽量让贫困户分担点成本的做法,通过有效参与和投入,提高贫困户发展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完善政策设计,在政策支持上适当引入竞争性机制,通过“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的政策安排,激励贫困群众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干起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要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文化是灵魂。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和凝聚力等方面。在以农业为生存根基中国,农业生产的节奏早已与国民生活的节奏相通。我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最隆重的春节,均来源于农事,是由农业节气演化而成的,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农耕是财富的来源。“不耕获,未富也。”中国古代传说的“神农氏”时期,其主要标志是农业经济的发展。《白虎通》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新语》说:“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这些资料都是中国农耕文明初期的反映。农业文明涉及到人口、土地、气候及社会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构成了中国农业文明的独特性。现代农业文明的实现,不仅满足了人类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意味着对传统经济社会组织的颠覆与改造。近几年来我国农村文化产业获得了长足进步,有效地推进了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文化繁荣与社会发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现在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文化产业作为现在社会的朝阳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农村文化产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有正确的政策、法规指引,有科学的思想、建议来引领。

4、扶贫车间是关键。面对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大,但因文化程度低、身有病残、需照顾家庭等客观原因,无法实现外出转移就业的实际难题,打造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就业扶贫新模式。创建就业扶贫车间是精准扶贫的新产物,它的建设使用帮助贫困人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让贫困人口通过自己劳动脱贫,脱贫的比较有尊严,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和认可。特色农业扶贫车间,为脱贫攻坚具有“造血”功能。立足当地特色产业,把产业链条延伸到乡村,把一些技能要求不高的简单工序放到农村,组织不便外出打工的贫困人口利用农闲时间到就业扶贫车间进行生产加工,不仅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让贫困群众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实践证明是目前一种比较好的脱贫方法,将为精准扶贫提速。扶贫车间建设要坚持“四个结合”(即:与群众生活相结合;与当地主导产业相结合;新建和改造相结合;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相结合),要具备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的就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了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的决策部署,明确农业综合开发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积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式灵活多样,形式不拘一格,其主要方式大致有:(1)延伸农业产业链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2)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相关产业组织通过在农村空间集聚,形成集群化、网络化发展格局。(3)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虽然在空间上分离,但借助信息化等力量实现网络链接。(4)通过开发、拓展和提升农业的多种功能,赋予农业的科技、文化和环境价值,提升农业或乡村的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功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或创意农业,或打造富有历史、地域和民族特色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5)开发食品短链,用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出本地化、可持续、替代性食品。

6、政府指导齐抓共管。乡村的振兴离不开基层的有效治理。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一政策安排是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的“治理有效”的具体体现。其中自治是治理有效的基础、法治是治理有效的保障,德治最终是融合在乡村自治和法治中,是治理有效的内化与升华。这三者各尽其能又相互衔接,共同构成乡村治理格局。乡村振兴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战役,只有厘清了多元参与主体的职能边界,确定好政府、村党支部、村委会、企业、村民等各自的职责定位,才能促进所有乡村振兴利益相关者的有效分工与协作,才能发挥好政府的引领作用、村支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工商企业的支撑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

7、实现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承载者,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还是乡村振兴效果的衡量者。农民没有积极性,乡村就必然难以振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它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而且是乡村振兴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所决定的。一方面是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和联合,另一方面要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发展连片种植,实现规模化。通过教育、培训、宣传、典型引导、边干边学等方式,帮助农民了解、熟悉参与村级事务决策、协商和监督的权利、规则和技术,提升农民作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和受益主体的能力,以激发农民的主体作用,创造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真正主体。(文/黄明,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中国甘肃在线关于我们|媒体合作|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 友链申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 中国甘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