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大佛寺
山丹大佛寺旧名土佛寺。该寺历经数代,横遭兵祸战乱,几番重建,几度兴衰。据史料记载,仅在明正统五年(1440年)至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440多年间,就先后修缮六次。明英宗朱祁镇曾为该寺题写"土佛"二字,制额悬挂其间。
《山丹县志》载:山丹坐佛"高一十三丈"。现寺院系近年重修。该寺坐西面东,依山而建。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寺院分前庭、后院,120多间古朴典雅的房屋点缀其中,错落有致。
焉支山森林公园
焉支山森林公园位于山丹县城东南45公里处,隔军马大草原与祁连山相望,面积680平方公里,海拔2919米,主峰毛帽山海拔3978米,是省级森林公园。焉支山又名胭脂山、大黄山,因古时盛产红兰花,焉支山历史悠久。
新河驿
位于山丹县城东南20公里处的汉明长城脚下,是新开发的旅游景点。山丹县内长城遗址保存完好,东西两边城墙绵延。新河驿即位于长城与公路交叉口2642号里程碑以东2.5公里处。这里曾是明清时期的古驿站,现存遗址为一正方形土堡,边长70米,总面积4,900,墙体上宽3米,下宽5米,黄土夯筑,墙内存一驿井。
龙首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甘肃省山丹县境内,东经100度55分-101度,北纬38度55分-38度58分之间,面积25.6平方公里。龙首山为河西走廊北山的一部分,海拔在2100-3439米之间,气候属大陆性荒漠气候和大陆性草原气候。其主要保护对象为青海云杉及其森林生态环境。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岩羊、鹅喉羚、猞猁及草原雕、金雕、暗腹雪鸡、鸢等。
发菜
发菜,颜色乌黑,状如发丝,明末清初戏曲理论家李渔称其为"河西物产第一"。发菜在山丹境内分布和生长非常广泛,群众也早有食用习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商贸流通的发展,山丹发菜逐步走出山丹,享誉南北,成为山丹一珍。
天然发菜具有解毒清热、理肺化痰、调理肠胃的作用,尤其具有降血压的独特功效。发菜谐音"发财",与甜食搭配烹制为佳,深受广东一带人们的喜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在山丹大量收购,经加工包装成为烹制佳肴、馈赠亲友的上品,也成为山丹物产的一张名片。
油菜
解放以前,山丹供应油料生产主要是胡麻和油菜。史料记载,"胡麻,一名狗虱,一名方茎,一名鸿藏,苗枚如麻而叶圆锐,嫩时可蔬,俗用供油",但当时胡麻和油菜产量都非常小。解放后,油产生产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胡麻在水地"白水下种"或在半水地种植,二阴山滩旱地种植小油菜,仅靠烧红灰作肥料,面积小,产量低。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山丹县委、县政府开始在沿山地区大面积推广甘蓝型大油菜等优良品种,增施肥料,应用先进栽培技术,使油料生产成为山丹农业的重要支柱,1988年达到12.4万亩,仅次于粮食种植面积。
油菜适合在冷凉地区生长,海拔2100-2700米之间的霍城、大马营、花寨子、李桥四个乡镇和山丹马场有着得天独厚的种植优势。据农业部油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这里所产的双低杂交油菜,油品芥酸含量低(>3%),饼粕硫苷含量低(>30微摩尔/克),达到国家杂交油菜质量标准,接近国际标准。
沙棘
沙棘,一种在半干旱地区生长的落叶灌木,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的良好生态功能。沙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其果、根、茎、叶等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中。
沙棘耐干旱、耐瘠薄、易繁殖,在山丹县冷凉地区的焉支山、祁连山下的河沟或背阴山坡均有生长。山丹县大规模开发利用沙棘资源始于2002年。县上对沙棘产品进行研制开发沙棘饮料、果酱等产品。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