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群众的贴心人
——记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毕志良
本报记者赵晶晶
提起毕志良,熟悉他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热心、善良。
毕志良现任金昌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永昌县城关清真寺寺管会主任、莫高股份金昌麦芽厂厂长兼党总支书记,今年42岁。多年来,他认真管理永昌县清真寺寺务,积极调解各类民族矛盾纠纷,谁家有难他都会伸出手帮一把,是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热心老大哥。
“各民族本是同根生的一家人”
永昌县穆斯林群众构成比较复杂,有来自不同地区的回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因为民族习俗、宗教派别上存在差异,容易引发矛盾纠纷。身为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调解少数民族群众的矛盾纠纷是毕志良必不可少的工作。
2012年,永昌县东寨羊场东乡族与裕固族群众因生活用水发生纠纷。毕志良得知这一情况后,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迅速赶到现场,耐心劝解、安抚两方群众,不仅成功化解了矛盾,还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同;2013年,金川区穆斯林群众和汉族群众之间因医疗事故引发了上访事件,上访的穆斯林群众是十几个青壮小伙,各个情绪激动。眼看着要发生冲突,毕志良顾不得危险,及时调解,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商量出了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法,得到了当事人的认可和市领导的肯定;还有一次,一个汉族老板在自家店门上私自挂上了清真标识,引起了当地穆斯林群众的愤慨,一部分穆斯林群众计划发起群众冲突,得知此事后,毕志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穆斯林群众进行说服教育,最终防止了冲突的发生……
诸如此类的事毕志良几乎每年每月都在做。每当有人问他,面对这些琐碎而又危险的工作有没有想过放弃时,他总是笑着摆摆手说:“这是我的职责,我们少数民族和汉族本就是同根生的一家人。培养少数民族群众的民族认同感是我的工作职责,我只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而已。”
“帮助别人,是我的信仰”
除了做好日常工作,毕志良还热心帮扶周围的困难群众。
与毕志良一同来到金昌的同乡王珍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家庭条件一直很困难。再加上家中三个孩子上学还要交借读费,更是加重了经济负担。看到同乡如此境遇,毕志良二话不说,拿出自己的工资资助着三个孩子上学。2010年王珍的小儿子考上大学,毕志良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即来到王珍家,拿出几千元的学费交到他手中,说:“你儿子的学费由我来承担,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上学,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
在王禹大学期间,毕志良一直承担着他的学费和生活费。今年,王禹大学毕业,毕志良又多方奔走,托朋友、找关系,帮助王禹解决了就业问题。对此,王禹十分感谢,他说“真的很感谢毕叔叔,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我就不能顺利上学和就业。今后我也要向毕叔叔学习,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提到毕志良,永昌县46岁的保安族群众杨晟心中满是感激。2011年,杨晟的大女儿遭遇意外去世,夫妻二人犹如遭受晴天霹雳,陷入极度悲痛,妻子更是伤心得几度昏厥。屋漏偏逢连阴雨,大女儿出意外不到一年,厄运再一次降落到了这个不幸的家庭——杨晟的妻子患绝症离开人世。妻子的离去让健朗的杨晟一夜间苍老了不少,而有重度智力障碍的小女儿还需照顾,身边根本离不开人,一时间杨晟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毕志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嘱咐杨晟照顾好小女儿,其他的事情交给他。他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一边跑前跑后地帮助料理着杨晟妻子的后事,一边托人为杨晟的小女儿联系住宿、上学事宜,带头并动员群众为杨晟捐款捐物,最终帮助杨晟一家渡过了难关,让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在我最绝望的时候,是他帮我渡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日子,没有他的帮忙,我真不知道怎么捱过来。”毕志良的无私帮助让杨晟铭记于心。
逢年过节送米、送面、送油,十几年来,毕志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着那些生活困难的穆斯林群众。
不仅如此,毕志良还在汶川、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发生时,积极组织全厂职工及穆斯林群众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并动员周围的亲戚朋友为灾区人民献爱心。他说:“帮助别人,是我的信仰。谁都有困难的时候,能帮一点是一点!”
十几年间,毕志良一有时间就会走访少数民族群众,成了穆斯林群众的贴心老大哥、好朋友,他用自己的信仰和实际行动阐释着民族团结的内涵。(应主人公要求,文中受资助人都用化名)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