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石窟简介
童子寺石窟位于民乐县城10公里的民联乡童子坝水库北岸,穿凿于河水冲刷而成的砾石崖面上,有大小石窟40个,窟与窟之间有暗洞相连。石窟分南北两部分,南北长400多米,高约50米,最初开凿于十六国五凉时期,大部分开凿于元至清代,是民乐县仅存的一处开凿较早、保存较为完整的佛道教共生洞窟。窟内有的壁画多达5层,表层为明末清初之作,中间为元代、西夏、五代之作,底层为北魏之作。窟内壁画清晰可见,与敦煌莫高窟壁画同期。石窟形制分中心塔柱式和覆斗式。中心塔柱式的石窟是北朝石窟典型形制,覆斗式的石窟是隋唐洞窟最基本的形制。童子寺彩塑壁画集儒释道于一体,题材甚广,有佛教、道教之神、民间俗神,北魏、隋、唐、元、明、清各代的均有,保存完好的为明、清时期的作品。菩提洞和天洞子内有密宗壁画,并塑有六大观音、五大明王、千手千眼观音等像,在敦煌千佛洞也难得一见。而最南窟1号洞所画的《西游记》故事,最为生动逼真。画面有猴子出世、悟空拜师、八戒受戒、溪边饮马,柴门问路,穿越荒漠等,皆栩栩如生。而悟空之尖嘴瘦腮之相,八戒长嘴腆肚之形,更趋于自然之猴、猪,与《西游记》电视剧之形象似象非象,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不由人不大为惊叹我国古代绘画大师丰富的想象和高超的绘画拔艺。3号洞壁画有五层构成,画有密宗佛象、千手千眼观音,欢喜佛,菩萨等,是研究历代壁画的珍贵资料。登临顶窟,则一望空旷,长河落日,远村含烟,令人心旷神怡,童子寺一览无余。
童子寺原名洞子寺。唐朝以前,这里就有若干石洞,故名洞子寺。相传唐朝贞观年间,两位仙童住持洞子寺,并陆续开凿石窟,供养佛像,宣扬佛教,弘扬佛法,遂将洞子寺更名为童子寺。寺院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分南北两寺。南寺两层,有大佛殿、仙姑庙、文昌宫、苍颉庙、火神庙、山神庙。北寺三层,有三官庙、三皇庙、马神庙、药王庙、灵官庙。童子寺元代是喇嘛教(藏传佛教密宗派)活动的场所,清代为道教的主要活动地点,现为汉传佛教净土宗的活动场所。1989年经原省宗教局依法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