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镇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西部。北接打柴沟镇,东连华藏寺镇,西邻炭山岭镇,南与永登县相邻。因境内两山对峙的石崖呈门状而得名,藏语称该地为雅尔隆特尔钦
石门镇因境内两山对峙的石崖呈门状而得名,藏语称为雅尔隆特尔钦。位于天祝藏族自治县西部。北接打柴沟镇,东连华藏寺镇,西邻炭山岭镇,南与永登县相邻。面积194.9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马营坡村,距县城14千米。辖维芨滩、大塘、石门、马营坡、岔岔洼、宽沟、石板湾、火烧城8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51户、8816人(含省建材厂人数),其中少数民族2164人,占总人口的24.5%。[1]
石门镇位于天祝藏族自治县西部。北接打柴沟镇,东连华藏寺镇,西邻炭山岭镇,南与永登县相邻。
石门镇海拔在2591~3535米之间,年均气温1.5℃,年均降水量420毫米。地貌类型属西南部高山峡谷区,主要河流有石门河。
位于舟曲县大川镇石门沟村东北约200米处的石门峪口,石门沟栈道遗址被甘肃省第三次文物普查验收组认定为茶马古道遗址,并将其确定为甘肃省“三普”重要新发现之一。这里东西两侧高达100多米的崖体相互对峙,两侧崖壁上,现存80多个栈道桩孔,每个孔之间的距离大概在1.2米到6米之间。在东面高出河床约1米的地方,发现有北宋皇祐四年的摩崖题记1处,记载了皇祐四年10月尚书屯田员外郎兼判阶州事朱处仁一行经石门沟栈道巡查关隘城寨的情况。这说明在北宋时期,这里就已是重要的茶马古道交通路线。
该寺由明代国师罗桑丹巴曲吉尼玛初建,藏语称“嘉格让雅尔隆图尔钦噶丹贤巴林”。清顺治九年(1652),达赖五世阿旺·罗桑嘉措进京途中曾到过该寺。据传,达赖六世仓央嘉措被蒙古和硕特首领拉藏汗废黜后,在押解送往京师途中曾辗转来过此寺,居住达一年之久。清雍正二年(1724),因青海蒙古和硕特首领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的牵连而毁于兵燹后,于雍正五年(1727)开始重建,至乾隆八年(174s)竣工,前后共用16年时间,称为达布寺,御赐匾额为“格丹勒措哇”(意为宗喀巴的信徒),朝廷还发给250名僧人的供奉,并赐给藏文版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据记载,该寺是达赖六世主持修建的,建成后由他自己亲自任堪布,这一时期的石门寺有僧侣500多人。清同治五年(1866 )反清起事的河州回民领袖马占鳌进入河西攻占天祝,石门寺又遭到局部破坏。
原寺内珍藏有很多文物古籍,后来随着寺院拆毁,损失严重。现存寺内的有七世达赖格桑嘉措所赠象牙观音佛像1尊;明洪武年间的光明女神石浮雕像;清代白海螺1个;六世达赖的法衣、帽、法器;华锐热布萨的骨灰塔1座及许多精巧的唐卡、小铜佛像等物。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Copyright©2006-2019中国甘肃在线(甘肃地方门户网). All Rights Reserved